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滉柱的意思、滉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滉柱的解釋

防洪護堤的木樁。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 錢塘江 , 錢氏 時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餘行,謂之滉柱……蓋昔人埋柱,以折其怒勢,不與水争力,故江濤不能為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滉柱是古代水利工程中用于防洪護堤的木樁,其具體解釋和背景如下:

  1. 定義與功能
    滉柱指垂直埋設在堤岸外的成排大木樁,主要作用是緩沖水浪沖擊,分散水流壓力,保護堤壩結構穩定。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滉柱通過“折其怒勢,不與水争力”來減輕潮汐對堤壩的破壞()。

  2. 曆史應用
    該技術最早見于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王錢镠修築錢塘江海塘的工程。據記載,當時在石堤外“植大木十餘行”,形成滉柱防護體系,并結合石囤(裝滿石塊的竹籠)加固,稱為“石囤木樁法”()。

  3. 結構與演變
    考古發現顯示,滉柱通常成排分布,每兩排木樁之間填充石塊以增強整體抗沖擊能力。北宋時期因木材需求增加,部分滉柱被挖出另作他用,導緻海塘防護效能下降,側面印證了其重要性()。

  4. 技術價值
    這一設計體現了古代“以柔克剛”的治水智慧,通過柔性結構化解水流沖擊,而非直接對抗自然力量,成為後世水利工程的參考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滉柱》的意思

《滉柱》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洶湧澎湃的江河海洋之勢。形容水勢浩大,氣勢磅礴。

拆分部首和筆畫

《滉柱》由「水(氵)」和「柱(木)」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水」是偏旁部首,表示與水有關,而「柱」則表示柱子。總共包含15畫。

來源

《滉柱》一詞來源于《詩經·大雅·蕩》:"宜民宜人,浩浩蕩蕩,左右幹助,滉(音huǎng)矣鐘鼓。",意指瀑布巨流之勢。

繁體

在繁體中,「滉柱」的字形與簡體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滉柱」與現代寫法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但在一些書法風格上可能有所差異。

例句

1. 重慶兩江彙流,洶湧如滉柱之勢。

2. 瀑布之中,水流奔騰,宛如滉柱般的氣勢磅礴。

組詞

1. 滉怒:指江河湖泊激烈洶湧的景象。

2. 柱石:指仿佛山巅上聳立如柱的大石頭。

3. 滔滔:指水勢猛烈洶湧澎湃,比喻言論或事物的發展勢頭迅猛。

近義詞

1. 洶湧:指水勢洪大,波濤翻騰的景象。

2. 波濤:指海洋或大江大河波浪翻滾的景象。

3. 奔騰: 指水流迅猛向前的奔跑。

反義詞

平靜:指水面平穩,沒有波瀾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