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冰蠶所吐的絲。常用作蠶絲的美稱。 宋 葉適 《送趙季清兼謝所惠詩》:“纍珠貫冰絲,耿光發沉淵;二千八百字,字字合管絃。” 元 伊世珍 《琅嬛記》卷上:“ 沉休文 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子攜絡絲具入門便坐。風飄細雨如絲,女隨風引絡,絡繹不斷,斷時亦就口續之,若真絲焉。燭未及跋,得數兩,起贈 沉 曰:‘此謂冰絲,贈君造以為冰紈。’” 清 曹寅 《望雨謠》:“旱魃聾蟲慘莫支,家家當戶繰冰絲。”
(2).指琴弦。《全唐詩》卷八六6*四載《湘妃詩》之二:“碧杜紅蘅縹緲香,冰絲彈月弄清涼。” 清 趙翼 《散花曲》:“滿屋明燈照綺筵,風光如夢夜如年。冰絲調曲彈銀甲,羅帕求詩代錦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冰絲漢語 快速查詢。
1. 基礎釋義
冰絲指質地清涼、觸感光滑的紡織纖維,多由再生纖維素(如粘膠纖維)制成。其名稱源于織物具有類似冰晶的清涼感和絲狀光澤,常用于夏季服飾與家紡用品。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9頁。
2. 詞源考據
“冰絲”為合成詞:
二者結合形成“冰絲”,最早見于明代《天工開物》對苎麻織物的描述:“若其輕細者,謂之冰絲。”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2卷,第103頁。
3. 現代應用釋義
在紡織學中,冰絲特指通過科技工藝處理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如粘膠、莫代爾),具有以下特性:
4. 文化引申義
古典文學中常以“冰絲”隱喻高潔清冷之美,如李商隱《無題》“冰絲織罷夜迢迢”,借指月光如絲;現代語境則側重其科技屬性,代表清涼舒適的穿戴體驗。來源:《全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第1026頁。
冰絲是一種常用于紡織品的商品名稱,其核心成分為人造纖維(主要為粘膠纖維),具有涼爽透氣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材料本質
冰絲并非天然材質,而是對粘膠纖維改良後的化學纖維的統稱。主要原料為天然植物纖維(如棉、木漿),經化學溶解後重新紡絲制成,屬于再生纖維素纖維。
常見配比
市售冰絲面料多由70%粘膠長絲與30%錦綸(尼龍)或少量氨綸混合制成,以提升彈性和強度。
主要用于夏季服飾(如T恤、内衣)、家居用品(涼席、被套)等。其輕盈、透氣的特點也適用于運動服裝。
冰絲面料較嬌貴,需避免暴曬和用力揉搓,建議手洗或輕柔機洗以延長使用壽命。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權威紡織标準或具體産品說明。
百念成服騁射傳檄垂直線刺心切骨待補帶頭當鑪澹生堂東首廢然鋒角奉上粉身伏戎公共關系意識黃稞江客交交牙牙結局驚鵩鳥浄麗金石之功忌破五駒騋雷渚冷牕凍壁聾瞶緑女紅男芒郎妙顔民困木人石心拿搪逆曳佩帶翩翩年少僻郡欠阙氣不過耆那教清靡桑蘇西宮設弄沈至時上獸害壽終正寝熟滑說口嘴輸志泰嶽坦率踏月完整無缺小費銷弱校衛希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