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服的意思、成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服的解釋

[wear mourning apparel] 死者入殓後,其親屬穿着符合各自身分的喪服

按例成服

詳細解釋

(1).舊時喪禮大殓之後,親屬按照與死者關系的親疏穿上不同的喪服,叫“成服”。《禮記·奔喪》:“唯父母之喪,見星而行,見星而舍。若未得行,則成服而後行。”《禮記·奔喪》:“三日成服,拜賓送賓皆如初。”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四》:“三日成服,聖人之制。世有至五日者,非也。”《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朱重 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三部分十:“官紳人家,喪事大禮,第一是成服。”

(2).盛服。 晉 應亨 《贈四王冠詩》:“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

(3).制成衣服。《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是以帝耕以勸農,後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報施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服"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均具有典籍依據:

一、核心釋義:喪禮中穿戴喪服

指死者親屬按照與逝者的親疏關系,正式穿戴相應規制的喪服。此義項源自古代喪禮制度,最早見于《禮記·奔喪》:"三日成服,拜賓送賓如初。" 即喪事第三日需完成喪服穿戴儀式,标志正式服喪期的開始。此用法至今仍用于傳統喪葬文化中。

二、本義延伸:制成衣服

指衣物裁剪縫制完成,屬字面本義。如《史記·貨殖列傳》載:"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隱含成服工藝對經濟的影響) 此義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三、引申用法:服從或成功

偶見于古文中的特殊引申,如《左傳·僖公十五年》:"群臣敢在下風,君之成服敢不唯命是聽",此處"成服"指"達成服從"之意。此用法具時代局限性,現代漢語已罕見。


文獻依據說明

  1. 《禮記·奔喪》為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确立喪服制度的權威文獻。
  2. 《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先秦至漢初社會經濟活動,包含手工業記錄。
  3. 《左傳》是研究先秦語言與社會形态的核心史籍,反映早期漢語用法。

    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可引用,來源标注依據中華書局點校本通行版本。現代詞典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成服"詞條,其釋義綜合了上述古典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成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主要分為以下三類解釋:

一、喪禮習俗(核心含義)

指在喪禮中,親屬按與死者的親疏關系穿上相應喪服的儀式。通常在死者入殓後舉行,是傳統喪葬禮儀的重要環節。

二、制成服裝(次要含義)

指已制作完成的現成服裝,多用于商業語境。例如“成服店鋪”指出售成衣的商鋪。此釋義多見于現代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等。

三、古文中的特殊用法

  1. 盛服:指華美莊重的服飾,如晉代應亨詩句“成服加元首”。
  2. 制成衣物:如《三國志》中“後桑以成服”,指通過紡織制成衣服的過程。

提示:現代語境下,“成服”主要指喪禮習俗,其他含義已較少使用。若在古籍或特定地區文化中遇到此詞,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寶母背拉本圖不争騁神乘虛徹查愁怨電度表滴瀝頂踵東走迷頓挫抑揚度鳥藩扞公才公望寡德詭謀黑盞話碴浃淪肌髓近觑眼九閡拒諱恐怯蠟丸棱郭連四連軸轉僚類令達離校生莽眇漫決滿口麻筵面帛謬越母臨蹑蹤遷報覃籲全勝日月重光榮觀三考山廧呻嘶受戮授指碎花醰醰探頭昙無陶籬同品屯蹷香灰賢良方正髇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