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補的意思、待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補的解釋

猶候補。 宋 陳亮 《國子》:“今以場屋一時之弊,将使國子若待補者試之别頭,則其文從此盡廢矣。”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蘇大璋》:“不若以待補首卷易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補是由動詞“待”與“補”組合而成的短語,其含義需結合二者本義及使用語境理解。依據漢語詞典釋義及語用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待”

    表“等待、需要”之義,強調事物處于某種未完成狀态,需後續行動介入。如《現代漢語詞典》釋“待”為“需要;打算”(《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補”

    指“補充、填補空缺”,如《說文解字》注:“補,完衣也”,引申為修補缺失(《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3. 組合義

    “待補”即“等待補充或填補”,描述事物因信息、内容、資源等缺失而暫未完備,需未來補充完善的狀态。


二、語源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與實例

  1. 标注缺失信息

    例:表格中空缺欄标注“待補”,提示需後續填寫(如學術論文數據欄)。

  2. 描述未完成狀态

    例:項目資金待補,指經費尚未到位,需進一步籌措。

  3. 學術與出版用語

    例:古籍整理中,“待補”标識殘缺文本需考據補全(如敦煌文獻修複)。


四、權威參考依據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待”釋為“需要”;“補”釋為“添上材料,修理破損的東西”。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待”含“須要”義(如《周易·系辭下》“待時而動”);“補”引申“彌補缺失”。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待”的“候望”義與“補”的“修整”義,印證短語的曆時合理性。


“待補”作為漢語常用短語,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需後續補充”展開,既承襲古漢語單字本義,又在現代語境中發展為标識缺失與未完成狀态的功能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待補”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ài bǔ,主要含義為“候補”或“等待填補空缺”。以下是詳細解釋及使用場景: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處于等待狀态以填補職位、名額或其他空缺。常見于官方語境,如職位空缺、政策補貼流程等場景。

  2. 曆史用例
    該詞在宋代已有使用,如南宋陳亮《國子》中提到“待補者試之别頭”,指候補考生需參加特定考試;周密《齊東野語》中也有類似用法。

二、現代應用

  1. 職位空缺
    例如地方政府人事變動後,部分職位“空缺待補”,表示需後續填補(如省級黨委常委職位)。

  2. 政策流程
    在補貼政策中,消費者可能需“等待補貼返還”,即“待補”資金發放流程。

三、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用例,可進一步查詢古籍或現代政務文檔。

别人正在浏覽...

寶位邊缺碧磴不測之憂骖鸾馭鶴朝集蛏田池魚出樹榱棟崩折黨塾刀榼冬蔥椟食鳳樓手風切砆碔甘橘割須棄袍鼓湍酣醺阖界嘉慮交子務雞飛狗走戢鱗潛翼井椁開緖抗殿廉順糲糠陵肆流放流議門路撚弄蹑蹤旁路霶霈盤屈破堅摧剛淺察绮裡侵近窮鼠齧貍癯瘠區區将将姌嫋善才韶苑俗例未決汙坳無巧不成書吳市隱五藏六府遐琛現期謝媒紅屑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