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遠的郡。 唐 韓愈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人謂 韋 侯美士,考功顯曹, 盛山 僻郡,奪所宜處,納之惡地,以枉其材, 韋侯 将怨且不釋矣。” 宋 韓琦 《壬辰重九即席》詩:“退求僻郡疑邀寵,甘老窮邊似好權。”
“僻郡”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地理位置偏遠、人煙稀少的郡縣或鄉村,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員被貶谪至邊遠地區的情形,如韓愈曾用“盛山僻郡”形容友人被調任至荒僻之地。
“僻郡”不僅描述地理上的偏遠,還隱含古代政治文化中對仕途際遇的隱喻。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詩詞引用,可查閱《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等文獻。
《僻郡》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可以指代偏遠的郡縣或地區,也可以表示領導疏于關心或輕視的地方。在文學作品中,這個詞經常被用來形容偏遠而落後的地方。
《僻郡》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僻”字的部首是“人”,總共有13個筆畫;“郡”字的部首是“阜”,總共有10個筆畫。
《僻郡》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詳細的來源暫無确切記載。在傳承中,這個詞逐漸流傳,并成為一個常用的詞彙。在繁體字中,“僻”字的寫法為「僻」,而“郡”字的寫法為「郡」。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據記錄顯示,《僻郡》的“僻”字在古代有一種寫法為「辟」,而“郡”字的古代寫法為「君」。
以下是一些關于《僻郡》的例句:
1. 這個小村莊位于一處僻郡,很少有人前來。
2. 在那個歲月荒涼的僻郡,和小鄉村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 僻郡的教育資源匮乏,許多孩子隻能通過自學獲得知識。
組詞:僻靜、郡縣、僻遠
近義詞:偏僻、偏遠、荒涼
反義詞:繁華、熱鬧、中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