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疠疾的意思、疠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疠疾的解釋

疫病。流行性傳染病。《周禮·天官·疾醫》:“四時皆有癘疾。” 鄭玄 注:“癘疾,氣不和之疾。” 賈公彥 疏:“癘謂癘疫……癘氣與人為疫。”《世說新語·文學》“ 晏 ( 何晏 )聞 弼 ( 王弼 )名”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其秋,遇癘疾亡,時年二十四。”《南史·文學傳·周興嗣》:“ 興嗣 兩手先患風疽,十二年,又染癘疾,左目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疠疾(lì j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與醫學内涵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惡性傳染病/瘟疫

    指具有強烈傳染性、緻死率高的流行性疾病,在古代文獻中常特指烈性瘟疫。如《黃帝内經》所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即涵蓋此類疾病 。

    例:《周禮·天官》載“四時皆有疠疾”,指四季可能爆發的疫病。

  2. 麻風病的古稱

    在傳統醫學中,“疠”常專指麻風病(古稱“厲風”“癞病”)。《說文解字》釋“疠”為“惡疾也”,清代段玉裁注:“今之癞字也” 。


二、醫學與文化内涵

  1. 病因認知

    古人認為疠疾源于“戾氣”(疫毒邪氣),通過空氣、接觸傳播。《諸病源候論》稱其為“乖戾之氣”,強調其傳染性 。

  2. 社會防治措施

    • 隔離制度:《睡虎地秦簡》記載“疠遷所”,即強制隔離麻風患者 。
    • 祭祀禳災:《周禮》設“司巫”掌“禳疠”,反映古人以宗教儀式應對疫情的傳統 。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釋“疠疾”為“疫病。亦指惡瘡、麻風等病”,并引《禮記·月令》“行春令則民多疠疾”為例 。

  2. 《中醫大辭典》

    明确“疠”即麻風病,屬“風毒邪氣侵入經脈”所緻,症狀包括“肌膚潰爛、毛發脫落”等 。


四、語義演變

該詞從泛指瘟疫到側重麻風病,體現古代對傳染病的認知變遷。現代漢語中,“疠”字仍保留于“疫疠”“疠氣”等醫學詞彙中,延續其病理學意義。


主要參考資料

  1. 《黃帝内經·素問》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3.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4. 《周禮·夏官》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6.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疠疾”是古代對麻風病的專稱,其含義與症狀在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1. 定義與症狀:疠疾在春秋戰國時期已被視為一種嚴重的慢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皮膚潰爛、鼻梁塌陷、面色異常等。《内經·諸風數類》描述其病因為“營氣熱肘,其氣不精”,導緻“鼻柱壞而色敗,皮膚傷潰”。這與現代麻風病的特征(侵犯皮膚、神經和内髒)高度吻合。
  2. 曆史案例:西漢時期,諸侯王曹時曾感染疠疾。因該病具有傳染性,皇帝下令将其遷回封地隔離,最終他在患病23年後去世。這反映了古代對疠疾的認知及隔離防控措施。

擴展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曆史文獻和案例,結合醫學特征解析了這一術語的演變與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禁忌八萬四千比服藏匿槎枿剗絶充積春紅黜棄麤疏殿喝典秩帝網逗耍二滿三平副君給侍珪甑憨澀紅紫壞賬環宇華屋山邱戶絕缣楮踐升譏诃俊音窭貧蒯席廓周鸾庭賣文為生馬中關五名靰利鞚暖酥朋援曝書千裡同風遷戮譴卻嗛讓硗瘠日光浴聖德水摸水獺漱漱儵煜天人鐵葉車銅塹讬寵微言大誼物任無私詳亮小将小業主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