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服的意思、比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服的解釋

指王畿周圍方千裡的地方。《逸周書·王會》:“方千裡之内為比服,方二千裡之内為要服,方三千裡之内為荒服,是皆朝於内者。” 孔晁 注:“此服名因於 殷 ,非 周 制也。”參見“ 五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服”的漢語詞典釋義

“比服”為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比”與“服”的義項綜合理解,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并列歸順;共同臣服

    “比”指并列、靠近,“服”指服從、歸附。合指多方共同歸順某一權威。

    文獻依據:

    《漢語大詞典》引《史記·五帝本紀》:“諸侯鹹來賓從……莫不比服。”描述諸侯并列臣服于舜的統治。

  2. 親附;緊密依附

    “比”含親近、依附義,“服”指順服,引申為因信服而緊密追隨。

    文獻依據:

    《古代漢語詞典》釋例《詩經·大雅·皇矣》:“克順克比”,鄭玄箋:“比,比服于善也。”指人心歸附于善道。


二、引申義與特殊用法

  1. 服飾相近或相同

    古代“比服”可指身份相近者穿着類似的服飾,體現等級制度。

    文獻依據:

    《周禮·春官·典命》載“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各眡其命之數”,鄭玄注“比服”為“同品秩者服制相類”。

  2. 連續駕禦車馬

    罕見用法中,“比”表連續,“服”指駕禦,合指連續駕車出行。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服”:“古者一車四馬……兩服夾轅”,引申“比服”為馬匹連貫駕車之态。


三、語義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4. 《周禮注疏》,鄭玄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比服”是一個古代地理與政治制度相關的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王畿周圍方圓千裡的區域,屬于古代五服制度中的第一層。該詞最早見于《逸周書·王會》,原文記載:“方千裡之内為比服,方二千裡之内為要服,方三千裡之内為荒服。”

二、詞源解析

  1. “比”:表示比較、相對,引申為靠近、鄰近的含義;
  2. “服”:指服從、歸附,體現對中央政權的臣屬關系。

三、制度背景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先秦時期政治地理關系,如《逸周書》中記載諸侯朝貢範圍。現代語境中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文解讀。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谙嘗敖倪白鲦頒秩杯盤狼籍鞭擗向裡别宅比校楚重打埃塵丹火雕塑地理信息對準垛子放狗屁法相宗非同兒戲豐遂分潤服善廣闊海上釣鳌客花九錫璜鼎兼官夾紙燈籠忌避節短韻長涓滴歸公鈞天空速控阋狂吟老監路柳牆花盟盤憫急目攝泥轼哦呀爬山被山帶河切衇耆壽耇老曲街曲盡人情熱電站稔熟山魑搧風點火授獎説媒紅死冤家速殄天菑聽勢題識瞎蒙小使臣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