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範圍。 唐 龐蘊 《雜詩》之四:“神識苟能無罣礙,廓周法界等虛空。”
“廓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廓周”意為“猶範圍”,即指事物所涵蓋或延展的界限、空間。例如在佛教語境中,形容神識無障礙時覆蓋法界的廣闊性。
該詞出自唐代龐蘊的《雜詩》之四:“神識苟能無罣礙,廓周法界等虛空。”此句表達若精神(神識)無挂礙,便能與整個法界(佛教中的宇宙概念)的虛空等同。
詩中通過“廓周”與“法界”“虛空”的關聯,體現佛教對心性超越物質局限的哲學觀,即破除執念後,精神可通達無限境界。
“廓周”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典文獻或佛教典籍的解讀。其近義詞如“範圍”“涵蓋”更常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術語或古漢語詞彙,建議參考權威辭書或宗教哲學類文獻。
廓周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形容事物的邊界或範圍。下面将介紹廓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廓周是由廴(宀)部首和周部首組成。它的拼音是kuò zhōu。根據漢字書寫規則,它的總筆畫數為13。
廓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态。在繁體字中,廓周保留了傳統的形狀,沒有經曆過簡化。繁體字中的廓周與簡化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廓周在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變化。古時候的寫法中,它的形狀稍有不同,但仍然保留了它的基本意義。
1. 他的藝術品廓周得體,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
2. 這個計劃廓周明确,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安排。
根據廓周的意義,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
1. 廓大(形容事物邊界或範圍廣闊)
2. 周邊(指事物的邊界或周圍地區)
3. 開廓(開辟新的範圍)
4. 廓清(清楚事物的範圍或邊界)
廓周的近義詞是邊界、範圍、界限。廓周的反義詞是模糊、不清晰、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