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德的意思、聖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德的解釋

亦作“ 聖惪 ”。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稱聖人者。也用以稱帝德。《史記·五帝本紀》:“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陽 , 高陽 有聖惪焉。”《後漢書·李固傳》:“四海欣然,歸服聖德。” 唐 杜甫 《哀王孫》詩:“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聖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聖德,輔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禮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羣臣歡忭,禮當慶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至高無上的道德,通常用于形容古代聖賢或帝王的德行。由“聖”(崇高、神聖)與“德”(道德、品德)組合而成,強調對高尚道德标準的追求。

二、曆史與用法

  1. 古代語境
    多用于贊頌聖賢或帝王,如《史記》提到“高陽有聖惪焉”,《後漢書》記載“四海欣然,歸服聖德”。唐代杜甫詩句“聖德北服南單于”則借指帝王德行。

  2. 現代延伸
    可形容具有崇高品德的人,如無私奉獻、正直守信者,也可用于提醒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三、其他相關

四、例句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德的意思

《聖德》是一個詞彙,用來描述人的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道德和行為準則。它代表着對道德規範的尊重和遵守,以及對善良、正直和慈善的追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聖德》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土(tǔ)和貝(bèi)。筆畫總共為9畫。

來源及繁體

《聖德》一詞源自古代漢語,它是中國文化中對道德倫理追求的體現。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聖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聖德》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是「聖徳」。

例句

1. 他以聖德為指南,做出了許多善良的行為。

2. 這位領導者以其高尚的聖德而受到人們的尊敬。

組詞

1. 聖人:指德行高尚、品德崇高的人。

2. 聖潔:形容非常純淨、清白無瑕疵。

3. 聖誕:指*********紀念耶稣基督降生的節日。

近義詞

1. 崇高:形容品質、道德等高尚而值得崇敬。

2. 高尚:形容人的道德、品德等高貴、超越常人。

反義詞

1. 邪惡:與聖德相對立,指道德敗壞,行為惡劣。

2. 惡行:指具有不道德、邪惡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