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節的意思、無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節的解釋

(1).謂無先驗之明。一說謂不通禮節。《禮記·禮器》:“無節於内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 孔穎達 疏:“節,猶驗也……言欲外觀察萬物,必先内有識驗之明。若心内無明,則外不能分辨也。” 陳澔 集說:“無節於内,言胸中不能通達禮之節文也。”

(2).沒有法度;不加節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 晏子 對曰:‘君居處無節,衣服無度,不聽正諫,興事無已。’”《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康 ﹞奢侈縱欲,遊觀無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教子》:“﹝ 琅玡王 ﹞年十許歲,驕恣無節,器服玩好,必拟乘輿。”《文獻通考·田賦三》:“ 莊宗 既滅 梁 蜀 之後,驕侈自恣,賞賚無節。”

(3).沒有節操。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

(4).指物體不分段,沒有節。 北周 庾信 《拟連珠》:“蓋聞卷葹不死,誰必有心;甘蕉自長,故知無節。”參見“ 無節竹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缺乏先驗之明或不通禮節
    指人缺乏内在的認知能力或禮儀修養。如《禮記·禮器》提到“無節於内者,觀物弗之察矣”,孔穎達解釋為“心内無明則外不能分辨”。另一說認為指“胸中不能通達禮之節文”(陳澔集說),。

  2. 行為無度或放縱
    強調缺乏自我約束,如《晏子春秋》批評君主“居處無節,衣服無度”,,《後漢書》描述“奢侈縱欲,遊觀無節”,。此義項多用于批評過度享樂或失序行為。

  3. 無道德操守
    指人品低劣,如班固在《典引》中指責司馬相如“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6,,暗含對文人人格的批判。

  4. 物體無分節結構
    生物學或器物學概念,如竹類植物若“不分段”則稱無節,2,。

使用場景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避免單一化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節

無節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沒有約束、沒有規矩的狀态。它的拆分部首是無(無)和節(曰),它的拆分筆畫是無(4畫)和節(8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使用,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大不相同。無節的古代漢字寫法是「無節」,并且在繁體字中仍然沿用這種寫法。

以下是無節這個詞的幾個例句:

  1. 他舉止放蕩,毫無節操。
  2. 這個人的行為不受任何規則約束,真是無節可言。
  3. 他看似放縱,實則内心有自己的無節原則。

組詞:沒有約束、無規矩、無紀律、無原則。

近義詞:放蕩、放縱、肆意。

反義詞:有節、有規矩、有原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