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攝的意思、檢攝的詳細解釋
檢攝的解釋
約束監督。《三國志·吳志·薛綜傳》:“次得 南陽 張津 ,與 荊州 牧 劉表 為隙,兵弱敵強,歲歲興軍,諸将厭患,去留自在。 津 小檢攝,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宋書·後廢帝紀》:“三年秋冬間,便好出遊行,太妃每乘青篾車,隨相檢攝。 昱 漸自放恣,太妃不復能禁。”
詞語分解
- 檢的解釋 檢 (檢) ǎ 查:檢查。檢測。檢讨。檢舉。檢校(刼 )。檢修。檢索。檢察。 注意約束(言行):檢點(a.注意約束言行,如“參加宴會時連吃帶拿,太不檢檢了”;b.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檢檢一遍”)。
- 攝的解釋 攝 (攝) è 拿,吸取:攝取。攝像。攝影。攝食。 保養:攝生。攝重(恘 )。珍攝。 代理:攝行(妌 )(代職務)。攝政(代君主管理國家)。 捕捉:勾攝。 迫近:“攝乎大國之間”。 古同“懾”,怕,使
專業解析
“檢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約束、監督、管理。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檢攝”指對人或事物進行約束、監督、管束的行為。它強調通過一定的規範或手段,使對象符合要求、處于受控狀态。例如:
- “檢攝群下”意為監督、管理下屬。
- “檢攝身心”指約束、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修身養性)。
二、字義分解與合成詞義
- 檢 (jiǎn):
- 本義: 書匣上的标籤(《說文解字》)。
- 引申義: 查驗、約束、限制、法度、品行(《漢語大詞典》)。在“檢攝”中,取其“約束、限制、查驗”之意。
- 攝 (shè):
- 本義: 提持、牽引(《說文解字》)。
- 引申義: 代理、管理、整頓、吸引、保養(《漢語大詞典》)。在“檢攝”中,取其“管理、整頓、統轄”之意。
- 合成詞義: “檢”與“攝”結合,構成一個并列結構的動詞,意為通過查驗、約束等手段來進行管理、統轄,即約束監督、管理整頓。
三、用法與語境
- 詞性: 動詞。
- 使用範圍: 多用于書面語,尤其見于古代文獻中,指對官吏、軍隊、行為、事務等的監督管理。
- 語境特點: 常帶有自上而下進行規範、整肅的意味。
- 示例:
- 《後漢書·陳忠傳》: “是以朝廷檢攝,亦為煩穢。” (這裡指朝廷對官員的監督約束過于繁瑣。)
- 《漢語大詞典》 對“檢攝”的釋義為:“約束監督。”
- 《辭源》(修訂本) 雖未單獨收錄“檢攝”詞條,但“檢”字條下釋義包含“約束”,“攝”字條下釋義包含“統轄”、“代理”,其組合義與上述解釋一緻。
四、總結
“檢攝”是一個古雅且具有管理監督色彩的動詞,意指通過約束、查驗等手段進行監督管理。其核心在于運用規範或權力,使對象(人、事、物)處于受控、有序的狀态。雖然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理解古籍文獻和特定語境時仍需掌握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檢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n shè,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與解釋
-
約束監督(核心義項)
該含義源自古代文獻用例,指通過規範或權力對行為進行管理和約束。例如:
- 《三國志·吳志·薛綜傳》提到張津因“小檢攝”(缺乏有效約束監督),導緻被欺淩。
- 《宋書》記載後廢帝行為放縱,太妃“隨相檢攝”,試圖通過監督約束其行徑。
-
檢查并吸收利用(引申義項)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對事物進行觀察、判斷,并吸取有益部分”,可能結合了“檢”(檢查)與“攝”(攝取)的字面意義,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少見。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 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權力機構或管理者對下屬、行為的監督,如軍政管理、皇室成員約束等。
- 現代引申:可類比為對流程、規範的審查與管控,或對知識、經驗的篩選吸收(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相關詞語與成語
- 相關詞:檢點、攝政、監督。
- 相關成語:蕩檢逾閑(指行為放縱,逾越規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宋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曆史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牡閉門覓句策贈禅規超遠乘幹澄視騁妍晨膳出聲大酒大肉大愚電熨鬥笃實好學厄苦慣性號屏何鼓會籤縠紋攪和進踞盡信書不如無書君長炬眼開物成務空弮枯塹略曆馬陵削樹怒芒旁皇旁路飄回撇假評詙淺夫潛形匿迹啟白秦虢窮诘秋深紉縫軟通貨三牲五鼎少年老成式仰熟計體意通穴頽氓徒甲王蒸婉惬文郎香紅象黃顯微攝影小登科嚣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