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惡的意思、遏惡的詳細解釋
遏惡的解釋
(1).制裁、貶抑惡人或邪6*惡之事。《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 公子牙 卒。何以不稱弟?殺也。殺則曷為不言刺?為 季子 諱殺也。曷為為 季子 諱殺?季子之遏惡也。” 唐 梁肅 《<獨孤及集>序》:“ 常州 之文,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為用,故議論最長。”
(2).防止邪6*惡之事的發生。《三國志·吳志·孫權傳》:“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
詞語分解
- 遏的解釋 遏 è 阻止: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 古同“害”:“無遏爾躬”。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善 惡 (噁) ě 〔惡心〕要嘔吐的感覺;亦指對人和事的厭惡态度。 (噁) 好美愛善 惡 ū 古同“烏”,疑問詞,哪,何。 文言歎詞,表示驚訝:惡,是何言也! 好美愛善 筆畫數:; 部首: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遏惡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遏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遏制邪惡勢力、阻止壞事發生,強調通過主動措施抑制惡行,維護社會秩序。
二、詳細解釋
- 制裁惡行
指通過法律或道德手段貶抑惡人、懲罰邪惡之事。例如《公羊傳》中記載的“季子之遏惡”,即通過諱言兄弟相殺來隱晦表達對惡行的制裁。
- 預防邪惡
側重防範未然,如《三國志·吳志》提到法令設立的目的在于“遏惡防邪,儆戒未然”。
三、使用場景
- 社會治理:如廉政文化被稱為“清泉”,可“激濁揚清、遏惡揚善”。
- 個人修養:古訓提倡“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 儀式活動:傳統祭祀中,祝詞常包含遏惡揚善的内容,且參與者多為男性。
四、古籍出處
- 《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以曆史事件說明如何隱晦表達對惡行的制裁。
- 唐代梁肅在《獨孤及集序》中評價其文章“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為用”。
五、補充說明
該詞常與“揚善”連用(如“遏惡揚善”),形成對比,強調抑制惡行與弘揚善舉并重。現代多用于強調法治、道德教育等領域的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公羊傳》《三國志》等文獻,或通過查字典類平台獲取更多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遏惡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指抑制、遏制邪惡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亞,辶是一個表示“走”的部首,亞是一種表示“下”的部首。遏惡這個詞的拼音是è è。
遏惡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遏惡。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遏惡可以寫作遏邪。遏惡的古漢字寫法反映了古人對于抑制邪惡行為的思想。
以下是關于遏惡的例句:
1. 我們必須采取措施遏惡,維護社會的安甯和穩定。
2. 這部電影通過展現主人公成功遏惡的故事,傳遞出了正能量。
遏惡這個詞的近義詞可以是抑制、制止,意思相近,都是用來表示抑制不良行為或消極勢力的意思。而反義詞則可以是縱容、助長,用來表示對邪惡行為的縱容和助長。
綜上所述,遏惡是一個用來表示抑制邪惡、制止不良行為的詞語。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