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觚編的意思、觚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觚編的解釋

編連成冊的木簡。借指書籍。 唐 來鹄 《聖政紀頌》:“君誥臣箴,觚編毫絡,前書後經,規善鑒惡,國之大章,如何寝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觚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解釋 “觚編”指編連成冊的木簡,後引申為書籍的代稱。其中:

延伸釋義

  1. 物質載體:古代以木簡為書寫材料,将單片木簡(觚)用繩子編連成冊,形成早期書籍形态。
  2. 文化象征:唐代來鹄《聖政紀頌》中“觚編毫絡”一句,即用此詞代指承載治國綱常的典籍文獻。

使用注意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或詩詞賞析場景。其近義詞可追溯至“竹帛”“簡牍”等書寫載體的代稱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觚編

觚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六個筆畫組成,起源于古代漢字書法。觚編的拆分部首是⺮“竹”,它表示這個字與竹子有關。觚編拆分後可以得到:⺮、大、矛、弓、弖、勹。

觚編是由矛和弓組成的,矛代表行軍作戰的武器,而弓代表弓箭,表示戰争的重要工具。在古代,觚編用于表示軍事方面的意義,特别是指兵器的制造、編織和裝備。觚編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較低,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觚編的寫法為觚編,保留了傳統的字形。觚編的繁體字也經常出現在古代文獻和傳統文化中,在現代漢字書法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态和書寫規範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觚編的古代漢字寫法可以是觚辺,其中的“辺”是古代對“邊”字的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隨着時代的變遷,字形和書寫規範也有所改變。

以下是幾個使用觚編的例句:

1. 鑽研軍事事務的将領對觚編有着深刻的了解。

2. 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觚編的制作和流傳。

觚編的組詞有:觚編緯、觚編經、觚編制、觚編戰、觚編兵等,主要與軍事、兵器、編織和制造相關。

觚編的近義詞包括長矛、箭矛等,與其意義相近的詞語。

觚編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因為觚編是一個專有名詞,很少有與之相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