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托的意思、寄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托的解釋

(1) [entrust to the care of sb.;leave with]∶委托别人照料

寄托侍者。——唐· 李朝威《柳毅傳》

寄托孩子給别人看帶

(2) [place hope on]∶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3) 托身,安身 [settled place for life;take shelter;settle down]

無可寄托。——《荀子·勸學》

詳細解釋

見“ 寄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tuō,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本義:指心靈的依靠或精神慰藉。
    當人感到迷茫、悲傷或不安時,會将情感或希望轉移到某種事物或人身上,以緩解負面情緒。例如:“将情感寄托在文學創作中”。

  2. 具體行為:指托付照料或保管。
    如:“把孩子寄托在鄰居家”或“寄托行李”。


二、詞義結構


三、用法與區别

  1. 具體用法

    • 托付實物:委托他人保管或照料(如“寄托行李”)。
    • 托付抽象事物:如“寄托理想”“寄托哀思”。
  2. 抽象用法

    • 情感轉移:将無法實現的願望或情感投射到其他對象。例如:“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
    • 安身之處:古文中可指容身之所,如“無可寄托”(《荀子·勸學》)。

四、同義詞與對比


五、文化與社會意義

寄托是人類應對心理壓力的常見方式,通過将情感投射到藝術、信仰、目标等載體,幫助維持心理平衡。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 "寄托"的意思、構造和來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将探讨"寄托"這個詞的意思、構造和來源,以及它的繁體形式、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寄托"一詞的意思是指将希望、情感或信任寄托于某人或某物身上,将其看作托庇的對象,期望獲得安慰或關愛。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寄":部首宀 + 8畫 - "托":部首手 + 8畫 "寄托"的來源有兩個字: - "寄"源自于古籍《爾雅》,作為動詞,表示"寄居"、"寄托"、"寄予"的意思。它還可以作為名詞,表示"地址"、"社交禮物"等。 - "托"則來自《說文解字》,作為動詞,表示"依靠"、"依托"、"依賴"。 "寄托"的繁體形式為"寄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寄托"寄"字的右邊是一個示意了手形的部分,而"托"字的上方則有一個表示住所的示意,從而強調"寄居"或"寄托"的含義。 例句: 1. 我寄托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2. 她将她的夢想寄托在音樂上。 3. 他把他的希望寄托在家人的支持上。 相關的組詞: 寄情、托付、托管、抒情、情感 近義詞: 倚靠、依賴、信任、寄寓 反義詞: 失望、不信任、獨立、疏離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