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narrow lane;passageway]∶兩側有牆壁等的狹窄道路
(2) [line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排列在道路兩側
夾道歡迎
(1).在道路兩旁。《周禮·秋官·鄉士》:“帥其屬,夾道而蹕三公。”《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于是令 齊 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 東坡 至 儋耳 ,見野花夾道,如芍藥而小,鮮紅可愛。” 陳毅 《紀念甯滬解放十周年》詩:“至今猶憶入城日,夾道獻花萬巷空。”
(2).指兩壁間的狹窄小道。《紅樓夢》第四回:“西南上又有一個角門,通着夾道子,出了夾道,便是 王夫人 正房的東院了。”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一:“有一個二十六歲光景的男子,在那裡走着,帶點心急的神氣,走進北京大學夾道去。”
“夾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兩側有牆壁或其他遮擋物的狹窄道路。這類道路通常空間有限,多見于建築之間或特定場所内。
表示人或物排列在道路兩側,常用于描述歡迎、護衛等場景。
通過不同語境,“夾道”可靈活表達空間形态或人群動态。如需更多例句,可參考古籍或現代文學作品。
夾道是一個成語,指擠在兩旁的道路之間,中間空場不用。具體意思是在兩條道路之間形成的空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夾道的部首是夾,夾道的總筆畫數是11。
來源:夾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孟子·告子下》:“行大道以追斥小道,充大廷以夾道。”其中“充大廷以夾道”意為在大廷之外設置夾道。
繁體:夾道是夾道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夾道在古代寫法中的表示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遊行的人群行進在夾道之間,莊嚴有序。
組詞:夾槍帶棒、夾心餅幹、夾闆、夾克衫。
近義詞:夾心、間隙、縫隙。
反義詞:寬道、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