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裳衣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該成語指撕下自己的衣服,包裹農民的瘡傷,形容犧牲自身衣物救助他人的行為,常體現對底層民衆的關懷。
若需進一步了解發音細節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
《裂裳衣瘡》是一個成語,意為“破舊的衣裳、皮膚潰爛的瘡”。形容窮困潦倒、生活貧苦、身體疾病等狀況。
《裂裳衣瘡》的拆分部首為“衤”和“疒”。
《裂裳衣瘡》的筆畫分别為:裂(12畫)、裳(15畫)、衣(6畫)、瘡(10畫)。
《裂裳衣瘡》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形容秦朝滅亡後,國家破敗、士人失勢、民生困苦之狀況。
《裂裳衣瘡》的繁體字為「裂裳衣瘡」。
在古時候,裂、裳、衣、瘡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和用法相同。
例如,《康熙字典》中的裂字寫作「裂、別也。從衣,列從刂。衺,讀若刺。」
1. 他家境貧寒,生活如臨《裂裳衣瘡》。
2. 那個年輕人因為疾病纏身,一身《裂裳衣瘡》的樣子令人心疼。
1. 裳袍 (shang1 pao2)
2. 衣物 (yi1 wu4)
3. 瘡口 (chuang1 kou3)
1. 衣衫褴褛 (yi1 shan1 lan2 lu3)
2. 衣不蔽體(yi1 bu4 bi4 ti3)
3. 瘠薄 (ji2 bo2)
1. 衣錦還鄉 (yi1 jin3 huan2 xiang1)
2. 身強力壯(shen1 qiang2 li4 zhuang4)
3. 疾病盈床(ji2 bing4 ying2 chuang2)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