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憂心如焚,肺為之枯幹。《呂氏春秋·順民》:“﹝ 越王 ﹞三年苦身勞力,焦脣乾肺,内親羣臣,下養百姓,以來其心。”
“焦唇幹肺”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jiāo chún gān fèi(部分來源标注為jiāo chún gàn fè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出處和例句,可參考《呂氏春秋》或權威成語詞典。
《焦唇幹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非常口渴或幹渴的狀态。
《焦唇幹肺》的部首是“火”和“肉”,拆分成三個部分,分别是“焦”、“唇”和“幹肺”。
“焦”的部首是“火”,筆畫數是4;
“唇”的部首是“口”,筆畫數是10;
“幹肺”的部首是“肉”,筆畫數分别是9和8。
《焦唇幹肺》這個成語可能來源于古代人在沙漠、旱地等幹燥地區遭遇口渴欲死的情景。
繁體字中,《焦唇幹肺》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可能沒有具體的寫法記錄。但可以用“焦”、“唇”和“幹肺”的相似字形表示。
他連續奔跑了好幾個小時,現在口渴得焦唇幹肺。
焦渴、幹燥、口水束、焦躁
幹渴、十分口渴、口幹舌燥
飲水、喝咖啡、解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