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箭接一箭。《新五代史·雜傳八·王晏球》:“ 晏球 先至水次,方坐胡牀指麾,而 都 衆掩至, 晏球 與左右十餘人連矢射之, 都 衆稍卻。”
(2).猶連珠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老饕》:“ 邢德 , 澤州 人,緑林之傑也,能挽強弩,發連矢,稱一時絶技。”參見“ 連珠箭 ”。
"連矢"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連續發射箭矢(動詞性用法) 該義項源自古代軍事與狩獵場景,《列子·湯問》記載紀昌學射時"貫虱之心而懸不絕",體現連續射箭的精準技藝。此用法強調動作的連貫性,常見于描述古代弓箭手技藝高超或戰争場景中密集射擊戰術。
二、連弩所用之箭(名詞性用法) 特指中國古代兵器"連弩"配備的專用箭矢,《墨子·備高臨》記載守城器械"連弩機"使用特制箭矢實現連續發射功能。據《武備志》記載,這類箭矢較常規箭支短而重,尾部設計便于機械裝填,三國時期諸葛亮改進的"元戎弩"可連發十矢,其配套箭支即稱"連矢"。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年修訂版)第5卷第832頁、《中國古代兵器圖鑒》(中華書局,2019年)第174頁。由于古代典籍電子化限制,建議查閱紙質文獻獲取完整釋義。
“連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án shǐ,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字面解釋:
引申比喻:
在現代語境中,常比喻連續不斷的攻擊、責罵或批評。例如形容言辭犀利、攻勢密集的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擴展,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新五代史》《聊齋志異》等具體段落()。
溾涹半面之交被巾變氣變天賬诐遁駁書摧伏彈擊典墳定時跑貳體翻江攪海飛速粉壁風雨對床複次剛镞桂酒椒漿恒科狠戾荷帙篲筱忽扇兼道嘂油子急吏緩民進升究審箕引裘隨開疆拓宇砍營空軍孔鄭徕下驢馬畜買椟面館面面圓到明镫末葉蹑蹻覃愛清超箐道情知道屈色桑黃商辛紹興戲庶伯四休居士檀輪跳月頹落頹岩無價忤逆鹹虀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