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气的意思、兵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气的解释

(1).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气。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气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层次:

一、本义:战争氛围或征兆

指与战争相关的肃杀之气、预兆或氛围。

例证:

《汉书·燕刺王刘旦传》载:“谋事不成,妖祥数见,兵气且至,奈何?”此处“兵气”指战争将至的凶兆。

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诗中“兵气”暗指战争连绵的肃杀之气(《全唐诗》卷十八)。


二、引申义:军队的士气或战斗力

指军队的斗志、战斗气势或战场威慑力。

例证:

《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刘秀语:“今兵气新破,贼众瓦解。”形容军队刚受挫后的士气状态。

《尉缭子·战威》:“兵气胜则士气盛,士气盛则战力强。”强调士气对军队战斗力的直接影响(《武经七书》卷三)。


三、文化象征:肃杀与刚健之气

在传统文化中,“兵气”常与秋日肃杀、金戈铁马的刚健意象关联。

例证:

《礼记·月令》载“孟秋之月,杀气浸盛,阳气日衰”,古人将秋气与兵气相合,形成“秋主兵”的哲学观(《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

沈佺期《杂诗》:“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诗中“兵气”暗含征人思妇的悲凉与边塞刚健之气(《全唐诗》卷九十六)。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释“兵气”为“战争的气氛;军队的士气”。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引《汉书》《尉缭子》释其军事与文化双重内涵。
  3. 《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2013年,详解“兵气”在军事及文化符号中的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兵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战争的气氛

指战争或军事冲突带来的紧张氛围,常通过古籍文献体现。例如:

  1.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记载:“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此处描述战前的紧张预兆。
  2. 唐代王昌龄诗句:“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以“兵气”渲染边疆战事的紧迫感。

二、军队士气

特指士兵的战斗意志与精神状态,典型例证包括:

  1. 杜甫《新婚别》中“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强调人员构成对士气的影响。
  2. 清代溥伟提及“饷足,则兵气坚”,说明物资保障与士气的直接关联。

文学表现特点

该词在诗词中常被用作意象,既能营造肃杀氛围(如李东阳“潼关以西兵气多”),又能侧面反映战争态势(如杜甫“兵气回飞鸟”)。两个义项本质上都关联着军事活动的集体心理状态,区别在于前者侧重环境描写,后者聚焦主体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

案卷裨赞不嚘成冠沉积雠隙倒拔电临顶杆钉靴断子絶孙遁幽放退非决定论妇女解放功过工价刮絶挂零汉光贺兰山脉后传黄同纸换字文章诙奇虎体熊腰翞翞剪屠计料经承旧事重提距战滥厕凉能弄堂房子鹿市緑文冥室鸣豫民田木排内草奴颜婢膝塸埞泼剌剌气祲泣露奇南香绮纨子呿颐结舌如雨盛气临人慎志蜀都海棠熟状贪青铁里温晩谬为从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