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理督的意思、理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理督的解釋

猶督辦,催辦。《宋史·王欽若傳》:“天下逋負,自 五代 迄今,理督未已,民病幾不能勝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理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ǐ dū,其核心含義為督辦、催辦,多用于形容對事務的監督與推進。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指對事務的督促辦理,強調通過監督、管理确保任務完成。例如《宋史·王欽若傳》中記載:“天下逋負,自五代迄今,理督未已”,描述了官府對拖欠賦稅的持續催繳。

  2. 構詞解析

    • 理:原指紋理、道理,引申為管理、整理。
    • 督:意為監督、督促。二者結合後,側重對事務的監督推進。

二、曆史與文獻用例

  1. 古代語境
    主要用于官府對賦稅、案件的督辦,如《宋史》中描述官府“理督”拖欠賦稅,導緻百姓困苦。
    另一例為清代張鵬翮審理案件時“傾向噶禮一邊,對張伯行不依不饒”,體現了官員在事務處理中的嚴苛監督。

  2. 現代延伸
    可泛化為對工作進度的督促,例如“協助片區經理督促銷售情況”“注重課題的全過程管理”。


三、應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正确指導與管理”的廣義解釋,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綜合權威來源,建議以“督辦、催辦”為核心含義理解該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原文,可查閱《宋史·王欽若傳》及相關曆史文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理督》的意思

《理督》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着管理和監督的意思。它主要用于形容人們對于事物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夠靈活地管理和監督它們的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理督》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理”字的“王”部,右邊是“督”字的“目”部。它們的總筆畫數是23畫。

來源和繁體

《理督》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禮記·玉藻》篇。在繁體漢字中,它的寫法是「理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不同于現代。在古時候,漢字《理》是寫成「王⺩月」,而《督》是寫成「目⺕⺍口」。

例句

評理督勉勵,以正人之心理而督促事物的發展。

組詞

理督權衡、理督環節、理督愈出、理督紀教

近義詞

管理、監督、指導、掌控

反義詞

隨意、放縱、漫不經心、任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