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以的意思、得以的詳細解釋
得以的解釋
[so that…can(may)] 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夠,可以
充分發揚民主,使每個人的意見得以充分發表出來
人皆得以隸使之。——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詳細解釋
可以;賴以。 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宋 曾鞏 《諸廟祈雨文》:“民之艱於稼穡,賴歲屢豐,得以足衣食而償其力,吏亦得以無所事於勤而偷祿。”《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今特來見足下,要足下念平生之好,替我當官一説,申此寃恨,追出家財,付與吾子,使此子得以存活。” 魯迅 《三閑集·無聲的中國》:“那時白話文之得以通行,就因為有廢掉 中國 字而用 羅馬 字母的議論的緣故。”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以的解釋 以 ǐ 用,拿,把,将: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鑒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時日):“子
網絡擴展解釋
“得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能夠、可以”,通常表示借助某種條件或機會才能實現某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得以”表示通過某種方式或條件使某事成為可能,強調前提的重要性。例如:“使意見得以發表”指借助民主環境才能實現意見表達。該詞常見于書面語,古漢語中已有使用,如晁錯《論貴粟疏》:“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
語法與用法
- 常與“使”“讓”等動詞搭配,構成“使/讓……得以……”句式。例如:“群衆的意見得以充分發表”。
- 隱含因果關系,如“通過改革,問題得以解決”強調改革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條件。
-
現代與古代用例
- 古代:張溥《五人墓碑記》中“人皆得以隸使之”,表示普通人因此事獲得使喚他人的可能。
- 現代:如“技術發展讓遠程辦公得以普及”,或“數據備份使信息得以保存”。
-
近義詞提示
“得以”與“可以”“能夠”近義,但更強調外部條件的作用。例如“得以實現”隱含“因某種條件而實現”,而“能夠實現”側重主體能力。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對比,中的擴展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以》是一個詞組,意思是能夠,可以。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得」和「以」。
「得」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它的筆畫數是2,來源于象形字「⺼」,表示肉類或人的身體。它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得」。
「以」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它的筆畫數是4,來源于蓋字「㇉」,表示一個人坐着。它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以」。
《得以》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漢字中使用的寫法是「得以」。
一些例句可以幫助理解「得以」的用法:
1. 通過努力,我們得以突破困境。
2. 隻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我們才能夠得以成功。
與「得以」相關的組詞有「得到」、「得出」等。
「得以」的近義詞包括「可以」、「能夠」。
「得以」的反義詞可能是「無法」、「不得」。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