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督的意思、催督的詳細解釋
催督的解釋
催促,督促。《三國志·蜀志·李嚴傳》:“九年春, 亮 軍 祁山 , 平 催督運事。”《南史·鄧元起傳》:“ 元起 曰:‘朝廷萬裡,軍不卒至,若寇賊浸淫,方須撲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誰?何事忽忽,便相催督。’” 清 柴紹炳 《苦婦棄兒歎》詩:“侵晨起催督,前驅散軍門。散軍在須臾,逼迫惡容辭。”
詞語分解
- 催的解釋 催 ī 使趕快行動:催促。催辦。催讨。 使事物的産生、發展變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催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uī dū,其核心含義為催促并監督,常用于強調通過壓力或強制手段推動事務進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催督”由“催”(催促)和“督”(監督)組成,表示通過持續催促和嚴格監督來确保任務完成。它帶有緊迫性和強制性,多用于需要高效執行的情境。
二、曆史用例
-
軍事與政務
- 《三國志·蜀志·李嚴傳》提到諸葛亮北伐時,李嚴負責“催督運事”,即監督糧草運輸。
- 《南史·鄧元起傳》中,鄧元起因戰事緊急被“催督”領兵,凸顯其軍事背景下的緊迫性。
-
文學描寫
- 《三國演義》第六回描述軍隊“催督”行軍,士兵行動遲緩者會被嚴懲,體現高壓手段。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催督”多用于管理或工作場景,如“催督各部門完成任務”,強調上級對下級的監督與進度把控。
四、近義詞與場景
- 近義詞:督促、敦促、督辦。
- 適用場景:項目管理、政策執行、緊急任務等需高效推進的事務。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南史》等典籍,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催督這個詞是指督促、催逼的意思。拆分部首是亻(人)和口(嘴巴),筆畫數為10。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催”和“督”兩個詞,合并在一起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催督”。在繁體字中,催督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字形。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這個詞的用法和意思并沒有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催督”的例句:
1.老闆催督我們加快生産進度。
2.他經常催督我完成工作任務。
3.父母催督孩子們好好學習。
一些與“催督”相關的組詞包括:催促、追督、敦促等。這些詞都有一定的近義詞關系,可以用來表示類似的意思。反義詞則表示相反的意思,與“催督”相關的反義詞可能是放任或拖延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