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sth.at one’s fingertips; know as one know his ten fingers; know like a book; know as well as a beggar knows his bag] 形容對情況極為清楚
對他們的活動,他完全了如指掌
語出《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 孔子 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説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後以“了如指掌”形容對事物的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宋 張商英 《護法6*論》:“ 唐 張燕公 所記 梁朝 四公者,能知天地鬼神變化之事,了如指掌。” 清 許旭 《閩中紀略》:“洋洋二千餘言矣,大抵首事勢,次糧餉,次兵将,次間諜,次外國,聚米畫沙,了如指掌。”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他的一舉一動敵人無不了如指掌。”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工商界的基本情況,他是了如指掌的。”
見“ 瞭若指掌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了如指掌漢語 快速查詢。
“了如指指掌”是一個形容對事物了解極為透徹的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了如指掌”字面意為對事物的熟悉程度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樣清晰,引申為對情況、細節或事物的本質掌握得極其全面透徹,毫無模糊之處。
該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八佾》。孔子在回答“禘祭”相關問題時,以“示諸斯乎”并指向手掌的動作,表達對天下事理的通曉,後演變為“了如指掌”的典故。
該成語不僅用于描述對具體事物的了解,還可引申為對抽象概念(如形勢、規律)的深刻把握。例如“他對市場趨勢了如指掌”。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搜狗百科)和(成語故事)等來源。
《了如指掌》是一個成語,表示對某種情況或知識了解得非常透徹、熟悉得如同指着自己的掌心一樣。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或熟悉。
《了如指掌》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了”字的部首是亅,有二筆;“如”字的部首是女,有五筆;“指”字的部首是扌,有六筆;“掌”字的部首是手,有八筆。
《了如指掌》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五蠹》:“如腹中之書,無論大人之林寺,僅以指予掌上,爾猶自言『了如指掌』。”意思是說一個人對一件事物熟悉得如同手掌上的一本書一樣。
《了如指掌》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瞭如指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變化。對于《了如指掌》這個成語,字的形狀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字是一緻的。
1. 他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簡直了如指掌。 2.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他對這門技術已經了如指掌了。
1. 掌握:了解、掌控、精通 2. 指點:引導、指引、指導 3. 了解:熟悉、理解、知曉
熟悉、了解透徹、精通
一無所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