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sth.at one’s fingertips; know as one know his ten fingers; know like a book; know as well as a beggar knows his bag] 形容对情况极为清楚
对他们的活动,他完全了如指掌
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説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后以“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宋 张商英 《护法6*论》:“ 唐 张燕公 所记 梁朝 四公者,能知天地鬼神变化之事,了如指掌。” 清 许旭 《闽中纪略》:“洋洋二千餘言矣,大抵首事势,次粮餉,次兵将,次间谍,次外国,聚米画沙,了如指掌。”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他的一举一动敌人无不了如指掌。”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工商界的基本情况,他是了如指掌的。”
见“ 瞭若指掌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了如指掌汉语 快速查询。
“了如指指掌”是一个形容对事物了解极为透彻的成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了如指掌”字面意为对事物的熟悉程度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晰,引申为对情况、细节或事物的本质掌握得极其全面透彻,毫无模糊之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八佾》。孔子在回答“禘祭”相关问题时,以“示诸斯乎”并指向手掌的动作,表达对天下事理的通晓,后演变为“了如指掌”的典故。
该成语不仅用于描述对具体事物的了解,还可引申为对抽象概念(如形势、规律)的深刻把握。例如“他对市场趋势了如指掌”。
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搜狗百科)和(成语故事)等来源。
《了如指掌》是一个成语,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知识了解得非常透彻、熟悉得如同指着自己的掌心一样。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或熟悉。
《了如指掌》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了”字的部首是亅,有二笔;“如”字的部首是女,有五笔;“指”字的部首是扌,有六笔;“掌”字的部首是手,有八笔。
《了如指掌》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五蠹》:“如腹中之书,无论大人之林寺,仅以指予掌上,尔犹自言『了如指掌』。”意思是说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熟悉得如同手掌上的一本书一样。
《了如指掌》这个成语的繁体字为「瞭如指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存在变化。对于《了如指掌》这个成语,字的形状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字是一致的。
1. 他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简直了如指掌。 2.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对这门技术已经了如指掌了。
1. 掌握:了解、掌控、精通 2. 指点:引导、指引、指导 3. 了解:熟悉、理解、知晓
熟悉、了解透彻、精通
一无所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