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寒涼。 唐 唐彥謙 《憶孟浩然》詩:“郊外淩兢西復東,雪晴驢背興無窮。”
“淩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形容寒涼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揚雄傳》的“馳閶闔而入淩兢”,指寒冷的狀态。唐代唐彥謙在《憶孟浩然》中亦用“郊外淩兢西復東”描繪冬日郊外的寒意。
戰栗、恐懼的樣子
如白居易《謝蒙恩賜設狀》中“臣所以淩兢受命”,形容因敬畏而戰戰兢兢的狀态。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文學創作時,優先依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淩兢(líng jī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淩”和“兢”組成。
拆分“淩”的部首是“水”,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1。拆分“兢”的部首是“兒”,拆分後的筆畫數為7。部首是漢字中具有相同或相近含義并在一部分字中作文形的字形組成成分。
“淩兢”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卓文君傳》中,用來形容卓文君生性嚴謹、守禮的樣子。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人謹慎、小心的意思。
淩兢的繁體字是“淩竟”。
在古代,淩兢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甲骨文時期的“淩”字寫作象形字“幾”,而“兢”字在金文時期的“克”字中與“亍”字相似,表示人挺立的形狀。
他在舉重比賽中淩兢不辱使命。
淩兢寡欲、淩兢不撓、邊沁淩兢、淩兢不害、淩兢中道。
小心謹慎、慎重、謹慎、慎密。
馬虎、粗心、輕率、大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