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部的意思、吏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部的解釋

(1)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時韓愈吏部權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明史》

(2) 又

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詳細解釋

(1).舊官制六部之一。 漢 尚書有常侍曹,主管丞相禦史公卿之事。 東漢 改為吏曹,主選舉祠祀,後又改為選部。 魏 、 晉 以後稱吏部,置尚書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 清 末廢,并其職掌于内閣。參閱《通典·職官五》

(2).指 南朝 齊 謝朓 。 朓 曾為尚書吏部郎,故稱。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一》:“ 韓子蒼 言, 歐陽文忠公 寄 荊公 詩雲:‘ 翰林 風月三千首, 吏部 文章二百年。’吏部,蓋謂《南史》:‘ 謝朓 于 宋明帝 朝,為尚書吏部郎,長五言詩。 沉約 嘗雲:“二百年來,無此詩”’也。 文忠 之意,直使 謝朓 事。”

(3).指 唐 韓愈 。 韓愈 曾為吏部侍郎,故稱。 宋 江端友 《韓碑》詩:“ 淮西 功業冠吾 唐 , 吏部 文章日月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吏部”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曆史沿革
吏部是中國古代掌管文官事務的核心機構,始設于東漢(稱“吏曹”),魏晉後正式定名,隋唐時期成為尚書省“六部之首”。其職能貫穿多個朝代,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考核、任免等事務,相當于現代的人事組織部。

二、主要職能與内部結構

  1. 核心職責:包括文官任免、考課(績效評估)、升降調職、勳爵封賞等。
  2. 下設部門:不同時期名稱略有差異,常見四司為文選司(人事任免)、驗封司(爵位管理)、稽勳司(功績記錄)、考功司(績效考核)。
  3. 科舉職能:唐代前期曾主管科舉考試,後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移交禮部。

三、地位與演變

四、延伸含義
在成語或文學語境中,“吏部”有時被借喻官僚體系或官場作風,含一定批判色彩,如暗指形式主義或權力鬥争。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或職能案例,可參考《明史》《苕溪漁隱叢話》等文獻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吏部

吏部是一個漢字詞,通常用來指代古代中國的一個官署,也是清代的六部之一。吏部負責管理人選的選拔、考核和職位的晉升。

部首和筆畫

吏部的部首是口字旁,筆畫數為5。

來源

吏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最早的用法指的是吏職,後來逐漸演化為一個官署的名稱。

繁體

吏部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吏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吏部在古代的常見寫法包括「吏部」和「聆部」。

例句

1. 吏部負責選拔和管理官員。

2. 這是古代的吏部考試題目。

組詞

1. 吏部考試

2. 吏部官員

3. 吏部制度

4. 吏部文書

近義詞

吏部的近義詞包括官員部和員外郎部。

反義詞

吏部的反義詞是大臣部,指的是負責管理大臣的官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