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料口的意思、料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料口的解釋

鬥嘴。 元 關漢卿 《陳母教子》第二折:“我可也不和你強枉料口,我年紀大也慚羞。”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我也不和你料口,快趕出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料口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冷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及方言用法具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紡織器具部件

指傳統織布機上用于梳理經線、控制紗線密度的部件,屬專業工具術語。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釋“料”為“量也”,引申為計量分理;《天工開物·乃服》載織機“以篾為框,穿經度緯”,其中“框”類構件功能與“料口”描述相近。此義今已罕用,僅存于古代技術文獻 。


二、方言中“說話方式”的貶義表述

在部分北方方言(如冀魯官話)中,“料口”指言語粗俗、尖刻或喜與人争辯的說話習慣,含明顯負面色彩。

例證: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版)收錄該詞條,标注為河北部分地區俚語,例句如“這人料口得很,少跟他搭腔” 。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歧義。


使用建議

因“料口”屬古語及地域性詞彙,日常交流建議優先選用“織機導紗器”“言辭刻薄”等通用表述,以确保理解準确性。學術研究引用時需明确标注語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料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含義:鬥嘴、争吵

  1. 詞語來源
    該詞最早出現在元代戲曲中,例如關漢卿的《陳母教子》和賈仲名的《對玉梳》均有使用,指口頭争執或互相譏諷。

  2. 現代用法
    在口語或文學中,“料口”仍保留“鬥嘴”的引申義,強調言語上的沖突或調侃。例如:“兩人常因小事料口,但并無惡意。”

二、方言及特殊用法

  1. 方言描述
    在山東濟南等地的冀魯官話中,“料口”形容下唇比上唇長且大的嘴型,帶有特定地域文化色彩。

  2. 技術領域
    在工業術語中(如集裝袋設計),“料口”指物料的進出口結構,屬于專業場景下的物理部件名稱。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料口”的核心含義是言語層面的沖突或調侃,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涉及方言或技術領域,則需注意其特殊指向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用法,可參考《陳母教子》《東坡夢》等元代戲曲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鞍屜百勝蹩扭筆錄不暖席稱心滿意齒齯炊事班脣焦口燥鹑雀詞劄德潤敵焰蛾兒廢滅高牙郭郛姑師杭州灣汗腺畫欄健啖駕駛靜一禁戒俊遊開説看竹口述老氣涼意六司賣拳頭瞞神弄鬼門祚面似靴皮面子宓穆謀畫抹月秕風難住嘔心吐膽偏恣批禀骞翮勤能圈牢養物缺隟戎葵燒雲勝狀神經戰飾詭摅光筍幹炭坑痰飲踏青鐵掃帚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