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批禀的意思、批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批禀的解釋

經上級官府批過的禀帖。《文明小史》第五四回:“ 秦鳳梧 取出批禀給 倍立 看, 倍立 久居 中國 ,曉得官場上的情形,看過批禀上印着制台的關防,知道不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批禀”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場文書處理流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拼音:pī bǐng
注音:ㄆㄧ ㄅㄧㄥˇ
含義:指經上級官府批示過的禀帖。
(禀帖是下級向上級呈報事務的正式文書,經批複後稱為“批禀”)

二、詳細說明

該詞體現了古代行政流程的兩個核心環節:

  1. “批”:上級對下級提交文書的審核與批示;
  2. “禀”:下級向上級彙報事務的正式文書。

整個過程強調層級管理中的責任意識和對上級的尊重,常見于明清官場制度。

三、使用場景

四、出處舉例

《文明小史》第五四回記載:“秦鳳梧取出批禀給倍立看……批禀上印着制台的關防”,生動展現了晚清官場文書往來場景。

五、相關概念

注:該詞屬于曆史行政術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批禀》的意思

《批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批示、批準。常用于公文、報告等上級機關需向領導請示或彙報意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批禀》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扌”(手部),右邊是“禾”(禾字頭)。它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批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批”字原指兩手握住的意思,後衍生為批示或審核的意義。“禀”則是古代祭祀時用來請示神明的義詞。

繁體

《批禀》的繁體字為「批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現代有所不同。《批禀》在古時的寫法如下:

批:



禀:




例句

1. 請領導給予《批禀》。

2. 需要向上級上報情況,必須寫一份《批禀》。

組詞

1. 批閱
2. 批準
3. 批示
4. 批評
5. 批注

近義詞

1. 請示
2. 彙報
3. 申請
4. 報告

反義詞

1. 批駁
2. 否決
3. 拒絕
4. 駁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