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畫闌 ”。有畫飾的欄杆。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宋 周邦彥 《玲珑四犯》詞:“歎畫闌玉砌都換,纔始有緣重見。” 元 周權 《莫春》詩:“盤篆香銷空院寂,鞦韆影閣畫闌欹。”《紅樓夢》第四八回:“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畫欄”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uà lá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用繪畫、雕刻等工藝裝飾的欄杆或屏風,形容裝飾精美、華麗。該詞也常寫作“畫闌”。
詞源與演變
源自唐代詩詞,如杜牧《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畫欄開處橫塘路,波上驚鴻一瞥多”,通過描繪欄杆上的畫飾表現景緻之美。
後代文人如李賀、周邦彥、《紅樓夢》等作品中均有使用,例如:
文化意象
古代建築中,“畫欄”不僅是實用構件,更承載藝術價值,常出現在園林、宮殿等場景,象征雅緻與富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背景,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畫欄》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畫筆繪制的籬笆圍欄。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畫(huà)和欄(lán)。
拆分部首:
畫(huà):片手;筆畫:6畫
欄(lán):木;筆畫:7畫
《畫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詩經·秦風·衡門之詩》:“同我結繩,同我畫欄。”表示人們共同織結繩索,共同建造籬笆圍欄。
繁體字形如:畫欄。
古時的漢字寫法比較繁複,但《畫欄》的古代寫法可以簡化為“畫欄”,在字的結構上稍有不同。
1. 我用畫筆繪制了一座畫欄,将花園圍住了。
2. 祖父修葺了院子,新建了一道美麗的畫欄。
組詞示例:畫闆、欄杆、畫家、欄杆、畫室。
近義詞示例:圍欄、籬笆、栅欄。
反義詞示例:開放、無界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