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目的意思、無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目的解釋

(1).瞎眼。《孟子·告子上》:“不知 子都 之姣者,無目者也。”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乃如 左丘 無目, 孫子 斷足。”

(2).不長眼睛。 漢 焦贛 《易林·鹹之否》:“望龍無目,不見手足。”

(3).沒有眼力。 明 李贽 《釋迦佛後》:“庸夫俗子,無識不信,獨不曾履其地乎?何無目之甚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目的”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無目的”是一個由否定副詞“無”與名詞“目的”組合而成的短語,其核心含義指缺乏明确的目标、意圖或計劃。以下從語義、用法及語境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字義拆解

    • 無:表否定,意為“沒有”“不存在”。
    • 目的:指行為或活動所追求的目标、意圖(《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整體:即“沒有特定目标”,強調行為或狀态的隨意性、非計劃性。
  2. 哲學與日常語義

    • 在哲學語境中,“無目的”常與“自在”“自然”關聯,如道家“無為”思想中的非刻意而為(《中國哲學大辭典》)。
    • 日常用法中,多形容行為散漫、無計劃,如“無目的地散步”。

二、語義演變與延伸

  1. 中性至貶義的語境轉化

    • 中性描述:客觀指無目标狀态(例:“蒲公英種子無目的地飄散”)。
    • 隱含貶義:暗含“盲目”“低效”(例:“無目的的努力終将失敗”)。
  2. 文學與心理學延伸

    • 文學創作中的“無目的性”被視為藝術自由象征(參考朱光潛《文藝心理學》)。
    • 心理學領域,“無目的行為”可能關聯注意力缺失或潛意識驅動(《心理學大辭典》)。

三、典型用法與例句

  1. 作狀語
    • “他無目的地在街頭遊蕩。”(修飾動作狀态)
  2. 作定語
    • “一場無目的的旅行。”(修飾名詞性質)
  3. 哲學抽象表述
    • “美的本質常被歸于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康德美學概念漢譯)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張岱年. 《中國哲學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3.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 中華書局, 2012.
  4. 林崇德等. 《心理學大辭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注:部分文獻來源因版權限制未提供鍊接,讀者可通過權威學術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無目”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字面含義:瞎眼

2.比喻義:缺乏判斷力或眼力

3.引申義:無目标或方向

4.特殊語境:貶義指責


該詞從生理缺陷延伸至抽象批判,需結合語境理解。古籍引用多來自《孟子》《史記》等經典,現代用法則更側重隱喻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安穩白銅堤迸激腷膊伯術長髯主簿超遠槎頭鳊赤伏傳入楚管蠻弦觸目如故大眼望小眼典柯吊籃掉舌短榻煩忙風雨操場孤績郊禋積牍寄飯機密驚川緊鄰今體詩積稔攫攘隽偉峻嚴居重馭輕考壽龍仙碌碌無奇年飯鲇魚緣竹竿佩服氣管炎旗靡轍亂窮竟瓊立髯髩時來運來失黏守生霜柹摅暢數棋坍塌讬寐網罟維鬥為鬼為蜮壝牆遐風閑蕩憲祖細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