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udent] 行事慎重;謹慎穩重,不輕浮
老成持重
(1).謂主持喪祭或宗廟社稷祭祀之事。《儀禮·喪服》:“何以不貳斬也?持重於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胡培翚 正義:“持重,謂主持宗廟祭祀之重。”《漢書·師丹傳》:“陛下既繼體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廟天地社稷之祀,義不得復奉 定陶共皇 祭入其廟。”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鄧攸 始避難” 劉孝标 注引《晉陽秋》:“七歲喪父母及祖父母,持重九年。”
(2).擔負重大任務。《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 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後漢書·李固杜喬傳論》:“ 李固 據位持重,以争大義,确乎而不可奪。”《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天子拜 太祖 大将軍,進 彧 為 漢 侍中,守尚書令,常居中持重。”
(3).舉重物。《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宋建 曰:‘…… 黃氏 諸倩見 建 家京下方石,即弄之, 建 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 建 病得之好持重。”
(4).穩重;謹慎。《史記·韓長孺列傳》:“ 張羽 力戰, 安國 持重,以故 吳 不能過 梁 。”《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将軍持重是也,停軍不進非也。”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下》:“新進之士喜勇鋭,老成之人多持重。” 茅盾 《喜劇》三:“想起我們同學的時候,你是多麼持重,總不肯亂走一步。”
持重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既指行為态度的穩重審慎,也指對重要事務的擔當。以下是具體解析:
舉止穩重,謹慎不輕浮
指言行沉着嚴謹,遇事深思熟慮,不草率沖動。例如:“他為人持重,處事周全。”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承擔重任;掌管要務
古代多指主持喪祭或軍國大事,引申為擔負關鍵職責。如《史記》載:“擇郡國吏木诎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辄斥去之。其治尚寬厚,持重安民。”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持重 更突出在重要場合或處理關鍵事務時的可靠性與權威感。
“持重”蘊含儒家“君子不重則不威”的理念(《論語·學而》),強調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在傳統禮制中,“持重者”常為宗族儀式的主持人,象征地位與信任。
來源:《中國文化關鍵詞》,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見:
“持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現代常用義
指行事謹慎穩重、不輕浮,常用于形容性格或處事風格。例如“老成持重”。
例句:盡管他還年輕,但做事老成持重。
古義延伸
法語中可譯為prudent(謹慎的)或être mûr et prudent(成熟而謹慎)。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儀禮》《史記》等文獻。
寶尺倍重飙發賓帱冊籍程役敕勒歌蟲旋大峨跢跦的博笃笃喃喃法羅群島泛除反亂風和日麗諷籀份外宮鑰光燭鼓盆之戚華林園荒沴回膓悔之無及家貨儉腹監言僬僚金編集散地劇子淩藉林氏馬趴米黃秘象内疽内儀牛女溥大七垢箐道人影融畼如夢初覺入泮生遂石隍壽觞雙刀隨身天呀剸劇托後拓荦襪肚危柯香花岩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