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款附的意思、款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款附的解釋

[sincerely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誠心歸附

詳細解釋

誠心歸附。 三國 魏 曹植 《策命晉公九錫文》:“公鎮靖宇宙,翼播聲教,海外懷服,荒裔款附。”《北齊書·元景安傳》:“於時 江 南款附,朝貢相尋。” 唐 元稹 《蠻子朝》詩:“鳥道繩橋來款附,非因慕化因為悚。” 清 沉磐 《金陵漫興》詩:“藩鎮望風争款附,故将鳴鏑射中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款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誠心歸順、真心依附,常用于描述古代部族、勢力或民衆主動臣服于中央政權或強大勢力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曆史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6卷)的定義:

款附(kuǎn fù):誠心歸附。

示例:“夷狄款附,邊疆安甯。”(《資治通鑒·唐紀》)

此詞強調歸順者發自内心的誠意,而非被迫屈服,常見于史書對邊疆民族歸順中原王朝的記載。


二、字源解析

  1. 款(kuǎn):
    • 本義為“真誠、誠懇”,《說文解字》釋為“意有所欲也”,引申為“坦誠相待”。
    • 相關詞如“款誠”(真誠的心意)、“款服”(誠心歸服)。
  2. 附(fù):
    • 本義為“依附、歸順”,《說文》注“附,益也”,指主動靠近并歸屬。
    • 如“歸附”“依附”均含此意。

      二字結合後,“款附”即以誠意主動依附,凸顯歸順者的自願性。


三、曆史用法與文獻例證

“款附”多見于史書,描述少數民族或地方勢力對中央政權的臣服:

  1. 《資治通鑒·唐紀》:

    “突厥颉利可汗請款附,歲貢馬三千匹。”

    指突厥首領主動歸順唐朝,并承諾納貢。

  2. 《舊唐書·吐蕃傳》:

    “吐蕃酋長率衆款附,請置州縣。”

    記載吐蕃部落歸附後請求納入唐朝行政體系。

  3. 《宋史·蠻夷傳》:

    “西南夷酋皆款附,願為臣妾。”

    強調邊疆民族自願臣服的誠意。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款附”已較少使用,多出現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用以描述古代政治關系。其近義詞“歸附”“歸順”更常見,但“款附”更強調情感上的真誠,區别于軍事征服後的被動服從。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款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誠心歸附,多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主動、真誠地歸順或依附于某一政權、勢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政治、軍事場景:


3.語境與情感色彩


4.現代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古典文學分析或特定書面語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三國志》《北齊書》等古籍,或查閱《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犴噬案行鼇抃抱愧兵端禀料賜劄村校書挫鍼打稿逮赴禘祭鼎趾厄劫豐夥傅飾酣宴寒中恒春核糖核酸鴻伐泓窈懷邪昏蛋假城假命交儆校正棘柴就座科程可吸入顆粒物婁婁淪逝迷闇鳴彈謀虹牛渚怪驽庸淺蠻锲覈凄微奇勳溶溶三合闆掃廳申辯聖泉麝香釋憾儵魚訟駁跳出同化作用頭鵞燕兔走烏飛歪剌五鼎亨無析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