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土的意思、茅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土的解釋

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築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征。《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陵 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 李善 注:“《尚書緯》曰:‘天子社,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将封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為社。’” 漢 蔡邕 《獨斷》卷下:“天下大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歸國以立社,故謂之受茅土。” 唐 李颀 《行路難》詩:“ 漢 家名臣 楊德祖 ,四代五公享茅土。” 明 何景明 《醉歌贈子容使湖南》:“聖朝分封重茅土,詞林禮樂超前古。” 清 蔣士铨 《一片石·夢樓》:“茅土已先滄海變,桃花休向墓門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土”是中國古代分封制度中的專用術語,主要用于象征諸侯的封爵與領地。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源與儀式背景

古天子分封諸侯時,會築五色土壇(東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黃),按封地方位取對應顔色的土,用白茅包裹後授予受封者,作為其建立封國社稷的憑證。這一儀式被稱為“授茅土”,是周代以來分封制的核心環節。

2.象征意義

3.曆史文獻佐證

漢代文獻如《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中記載:“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表明茅土與封爵賞賜直接關聯。蔡邕等漢代學者也多次提及這一制度。

4.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部分詞典(如)提到“茅土”引申為“貧瘠環境”,但此釋義缺乏權威典籍支持,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誤用或引申。主流文獻中,“茅土”均指向分封含義。

5.文化影響

茅土制度強化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權觀念,後成為曆代王朝分封藩王的範本,直至明清仍有類似儀式的變體。

“茅土”是古代政治權力與領土象征的結合體,其核心内涵始終圍繞分封制度展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尚書緯》《漢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土》是什麼意思?

《茅土》是一個詞語,意為茅草和土壤。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茅”和“土”。茅指的是茅草,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常用來蓋房屋或作為材料。土則是指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礎。

《茅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土》的拆分部首是茅(艸)和土(土)。茅的拆分部首是艸,讀音是cǎo,表示與植物相關的東西。土的拆分部首是土,讀音是tǔ,表示與土壤有關的事物。

《茅土》的筆畫分别是6畫和3畫。

《茅土》的來源和繁體

《茅土》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它的意義源自于茅草和土壤的用途和重要性。繁體字“茆土”可以用來代替“茅土”,雖然字形不同,但意思相同。

《茅土》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茅土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由于古漢字的演變過程并不明确,我們無法确定其确切的古代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茅土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

《茅土》的例句

1. 他是茅土的建築師,精通利用茅草和土壤建造美麗的房屋。

2. 這片茅土充滿了生命力,適合種植各種綠色植物。

《茅土》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茅草、土壤、茅舍、土地

近義詞:茅草土、草土、青草土

反義詞:石頭、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