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惱恨羞愧而發怒。《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籠,這事他絶不吐口應許。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把他參改,拿問在監。” *********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 張志讓 律師當日為 沉老先生 的辯護人,不知說了什麼直率的話,那檢察官居然老羞成怒,大發雷霆。”亦作“ 老羞變怒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想因卻籢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變怒耳。”《儒林外史》第一回:“但他這一番回去,必定向 危素 説; 危素 老羞變怒,恐要和我計較起來。”
“老羞成怒”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ǎo xiū chéng nù,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因羞愧到了極點,無法下台而轉為憤怒。通常形容人在感到難堪或自尊心受挫時,用發怒來掩飾内心的尴尬。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完整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官場現形記》《兒女英雄傳》等原著。
《老羞成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老年人因為失去了經驗和能力而感到羞愧和憤怒。
《老羞成怒》的拆分部首是老(艹)和羞(纟),總共有13個筆畫。
《老羞成怒》的出處可以追溯到駱賓王的《負薪行·黃鶴樓》中的一句詩:“老羞成怒轉頭回,恨不相逢未嫁時。”繁體字是「老羞成怒」。
在古代,「老羞成怒」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老」字的寫法類似于「耂」,「羞」字的寫法類似于「秀」。
他被人嘲笑得老羞成怒,不敢再說話。
組詞可以有:老氣橫秋、老态龍鐘、怒發沖冠等。
近義詞包括:尴尬至極、慚愧不已、羞愧無地等。
反義詞可以是:泰然自若、從容不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