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籤發委任狀。 子虛子 《湘事記·軍事篇二》:“ 焦達峯 既為都督,即在諮議局樓上畫狀,始任 餘欽翼 為一鎮統制。”
(2).在狀子上畫押。
“畫狀”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籤發委任狀
指官方或上級機構籤署并頒發任命文件的行為。例如,在曆史事件中,如《湘事記·軍事篇二》記載,焦達峯擔任都督時“畫狀”任命餘欽翼為統制。
在狀子上畫押
指在文書、契約或法律文件上籤字或按手印以示确認。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司法或民間協議場景。
《畫狀》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詞,意思是用筆或畫筆勾勒描繪事物的外形。通常用于形容繪畫、書法等藝術創作上。
《畫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一”和“畫”。其中,“一”是基本的漢字部首,用于表示一些抽象的事物;“畫”是描述繪畫的意思。該詞共有8個筆畫。
《畫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群體中,繪畫和書法技藝被視為高雅的藝術形式,被廣泛的推崇和欣賞。因此,人們使用《畫狀》這個詞來描述這些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和效果。
《畫狀》的繁體字為「畫狀」。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畫狀」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變化。根據文字研究學者的考證,古時候的書寫形式也可能是「劃狀」。
1. 這幅山水畫真是栩栩如生,畫家真是功力非凡,完美地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畫狀。
2. 他用一根細毛筆勾勒着水墨山水,成功地捕捉到了山石的畫狀。
組詞:畫作、畫風、畫面、畫意
近義詞:描摹、勾勒、寫實
反義詞:模糊、概括、簡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