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聽從,不順從。《北齊書·文苑傳·樊遜》:“故王者之治,務先禮樂,如有未從,刑書乃用,寬猛兼設,水火俱陳。”
(2).猶未曾。《紅樓夢》第八四回:“ 薛姨媽 把手絹子不住地擦眼淚,未從説,又嘆了口氣。”《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隻見他滿臉堆歡,不慌不忙,未從開口,先将身子往西一探,向那西間的南炕叫了一聲‘ 安公子 ’。”參見“ 未曾 ”。
“未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不聽從,不順從
指對他人意見或命令的抗拒。例如《北齊書·文苑傳·樊遜》中:“故王者之治,務先禮樂,如有未從,刑書乃用。” 此處的“未從”強調不服從統治者的教化手段。
猶“未曾”,表示否定
即“沒有做過某事”或“尚未發生”。如《紅樓夢》第八四回:“薛姨媽未從說,又歎了口氣。” 此用法與“未曾”同義,但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該詞在當代口語中幾乎不再使用,更多作為文言詞彙保留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沒有聽從”“未曾”等更通俗的表述。
《未從》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經曆過某個階段或者沒有從事過某種工作、學習等。
《未從》的拆分部首是止,筆畫數為7。
《未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武成》一書中,用于描述大禹當時沒有踐行聖人的禮制而是以自己的經驗來治理天下。
《未從》的繁體字為「未從」。
在古時候,《未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普遍保留了止部作為構詞成分。
他在這個行業沒有經驗,憑什麼可以成為總經理?他完全是一個《未從》。
未曾、未及、未嘗
未經、不具備、缺乏
已經、經曆、從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