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靈寺石窟的意思、炳靈寺石窟的詳細解釋
炳靈寺石窟的解釋
中國 北方地區佛教石窟寺。位于 甘肅省 永靖縣 西南35公裡的 小積石山 中。炳靈為藏語譯音,是“十萬佛”之意。現存主要窟龛集中在 下寺溝 西岸南北長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 佛爺台 、 洞溝 、 上寺 等處,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畫。較完整的窟龛共有195個。遺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軀,壁畫900餘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書或刻石紀年銘文6處。第169窟中的“ 西秦 建弘 元年”造像題銘,是目前全國石窟中最早的題記。據文獻和洞窟發願文記載,開窟始于 西秦 , 北魏 、 北周 、 隋 、 唐 諸代續有建造。 宋 、 西夏 、 元 、 明 各代,也有修建活動。 明 以後逐漸湮沒。
詞語分解
- 炳靈的解釋 .煥發靈氣。《文選·左思<蜀都賦>》:“近則 江漢 炳靈,世載其英。” 呂向 注:“炳,明也;載,猶生也。謂 江漢 明靈,故代生賢哲。” 唐 陳子昂 《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 杜司戶 炳靈翰林,研
- 石窟的解釋 ∶古時一種就着山崖開鑿成的寺廟建築,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和石刻等敦煌石窟雲崗石窟 ∶山岩上的洞詳細解釋.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晉書·隱逸傳·郭瑀》:“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唐
網絡擴展解釋
炳靈寺石窟是中國重要的佛教石窟藝術遺址,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地理位置
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35公裡的小積石山大寺溝内,地處黃河峽谷的懸崖峭壁之上。
二、名稱含義
- 藏語意譯:“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稱,意為“十萬佛”或“千佛洲”。
- 曆史名稱演變:
- 西漢至北魏:羌語稱“唐述窟”(意為“鬼窟”);
- 唐代:改稱“龍興寺”;
- 宋代:名為“靈岩寺”;
- 明代後:定名“炳靈寺”。
三、曆史沿革
- 開鑿時間:始于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第169窟内的“建弘元年”墨書題記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石窟紀年題記。
- 營建曆程:曆經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持續擴建,現存窟龛數量因統計方式不同存在差異(183~216個)。
四、藝術特色與價值
- 藝術風格:融合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藝術,囊括“勁健挺拔”“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多種造像風格,被譽為“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
- 主要遺存:
- 窟龛:現存編號窟龛183~216個,造像815尊,壁畫約1000平方米;
- 代表性洞窟:第169窟(西秦藝術代表)、第171龛(唐代27米高彌勒大佛)。
五、文化遺産地位
- 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遺産點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總結來看,炳靈寺石窟不僅是佛教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與絲路曆史的見證。其名稱、地理位置和藝術特征均體現了漢、藏、羌等民族的文化互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炳靈寺石窟是指位于中國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上的一個著名的石窟寺廟。下面為您提供關于炳靈寺石窟的各方面信息:
意思:炳靈寺石窟即指麥積山上的寺廟石窟群。
拆分部首和筆畫:炳(火字旁)靈(火字旁)寺(宀字旁)石(石字旁)窟(穴字旁)。
來源:炳字是由火字旁和丙構成,表示火熄滅後的殘熱,象征着精神的鼓舞。寺廟是指供奉佛教神像和修行的地方。石窟是指在山洞裡鑿出來的石雕造像和壁畫。
繁體:炳靈寺石窟。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炳靈寺石窟是中國獨特的文化遺産,吸引了衆多遊客。
組詞:炳靈、寺石、窟寺。
近義詞:麥積山石窟、炳靈山寺石窟。
反義詞:其他石窟寺廟、不與炳靈寺石窟相關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