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外胡樂器。以蘆以首,竹為管,聲悲切。 唐 杜牧 《張好好詩》:“繁絃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馮集梧 注:“北人吹角以驚馬,一名笳管,以蘆為首,竹為管。” 南唐 馮延巳 《鵲踏枝》詞之三:“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來時,塞管聲嗚咽。” 宋 晏殊 《清商怨》詞:“夜又永,枕孤人遠,夢未成歸,梅花聞塞管。”
“塞管”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釋義,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指管道或通道被堵塞的狀态,形容事物因受阻無法順利進行。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物理堵塞(如水管堵塞)或抽象事務受阻(如流程停滞)。
例句:“工程因材料塞管被迫延期。”
一種古代邊塞地區的吹奏樂器,以蘆葦做哨嘴,竹制管身,音色悲涼。
文學例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代樂器的形制,可參考《張好好詩》注疏或唐代樂舞文獻。
塞管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土”和“管”兩個部首。其筆畫數為11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時期。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斷變化的。對于塞管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在繁體字中,塞管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無大的區别。
下面是一些塞管的例句:
一些與塞管相關的其他詞彙包括:塞子、封堵、封閉等,這些詞都有相似的含義。
與塞管相反的詞是:通管,意思是解除堵塞,讓液體或氣體順利通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