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假的意思、空假的詳細解釋
空假的解釋
佛教語。謂事物均具備自性空無和幻相宛然兩個方面。《南史·周颙傳》:“ 顒 音辭辯麗,長於佛理,著《三宗論》,言空假義。” 巨贊 《評熊十力所著書》七:“正智寂時,無有生滅、明暗、空假等相貌,畢竟離言,畢竟無得,字之曰心性。”
詞語分解
- 空的解釋 空 ō 不包含什麼,沒有内容:空洞(a.沒有内容的;b.物體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話。空曠。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絕後。憑空(無根據)。真空(沒有任何東西)。 沒有結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無憑。
- 假的解釋 假 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專業解析
“空假”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展開:
一、佛教哲學概念
“空假”源于佛教中觀學派,由“空”與“假”兩個核心概念構成。
- 空(śūnyatā):指事物無獨立自性,如《中論》所言“衆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來源:《佛學大辭典》)。
- 假(prajñapti):指現象界依緣而生的暫時存在,如《大智度論》雲“諸法因緣和合故有,名為假名”(來源:《中華佛學百科全書》)。
二者辯證統一,構成“空假不二”的中道觀,強調現象(假有)與本質(空性)的不可分割性。
二、現代漢語引申義
在非宗教語境中,“空假”可解構為:
- “空”指虛無、不實,如“空談”“空想”;
- “假”指虛假、非真,如“假象”“假設”(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組合使用時多形容事物缺乏實質内容或真實價值,例如“空假承諾”指無實際履行動機的諾言。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的線上詞典鍊接,本文釋義綜合《佛學大辭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紙質辭典編纂,引用來源以實體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空假”是一個具有佛教哲學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綜合理解:
一、基本詞義
“空假”由“空”與“假”組合而成:
- 空:指事物本質上的空無自性,即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
- 假:指事物表面上呈現的暫時性、虛幻的相狀()。
二、佛教哲學解釋
在佛教語境中,“空假”表達現象與本質的統一:
- 自性空無:一切事物因緣而生,沒有獨立存在的本體。如《南史·周颙傳》記載,周颙通過《三宗論》闡述“空假義”,強調萬物本質為空()。
- 幻相宛然:雖然本質為空,但緣起現象依然存在,如鏡中花、水中月般顯現()。
三、應用與延伸
- 宗教實踐:佛教修行者通過觀“空假”破除對現象的執着,如巨贊法師在《評熊十力所著書》中提及“空假等相貌,畢竟離言”()。
- 日常語境:現代偶爾引申為“虛假空洞”之意,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主要保留在佛教文獻中。
擴展對比
概念 |
内涵 |
典籍依據 |
空 |
無自性、緣起性空 |
《中論》 |
假 |
暫時顯現的幻相 |
《大智度論》 |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佛教中觀學派的核心思想,相關論述可參考三論宗經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垓表式壁觀漕路陳首赤罽牀寝吹擂雌蜺膽略地窩子抖抖擻擻氛氲服務台共契宮卿鈎摘何論核物吼沫畫迹回壑艦船建築物解子景星鳳凰狷固鞙鞙亢暵口腕焜焜老白賞鈴铎麟罽蹓鳥壟崗沙録紀羅薦驢脣馬觜呂祖逆死菩提子期親入夜少陽身下市名數傷述脩堂倌探路讨打吃體己話童顔退租徒屬違方物圖羲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