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假的意思、空假的詳細解釋
空假的解釋
佛教語。謂事物均具備自性空無和幻相宛然兩個方面。《南史·周颙傳》:“ 顒 音辭辯麗,長於佛理,著《三宗論》,言空假義。” 巨贊 《評熊十力所著書》七:“正智寂時,無有生滅、明暗、空假等相貌,畢竟離言,畢竟無得,字之曰心性。”
詞語分解
- 空的解釋 空 ō 不包含什麼,沒有内容:空洞(a.沒有内容的;b.物體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話。空曠。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絕後。憑空(無根據)。真空(沒有任何東西)。 沒有結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無憑。
- 假的解釋 假 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網絡擴展解釋
“空假”是一個具有佛教哲學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綜合理解:
一、基本詞義
“空假”由“空”與“假”組合而成:
- 空:指事物本質上的空無自性,即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
- 假:指事物表面上呈現的暫時性、虛幻的相狀()。
二、佛教哲學解釋
在佛教語境中,“空假”表達現象與本質的統一:
- 自性空無:一切事物因緣而生,沒有獨立存在的本體。如《南史·周颙傳》記載,周颙通過《三宗論》闡述“空假義”,強調萬物本質為空()。
- 幻相宛然:雖然本質為空,但緣起現象依然存在,如鏡中花、水中月般顯現()。
三、應用與延伸
- 宗教實踐:佛教修行者通過觀“空假”破除對現象的執着,如巨贊法師在《評熊十力所著書》中提及“空假等相貌,畢竟離言”()。
- 日常語境:現代偶爾引申為“虛假空洞”之意,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主要保留在佛教文獻中。
擴展對比
概念 |
内涵 |
典籍依據 |
空 |
無自性、緣起性空 |
《中論》 |
假 |
暫時顯現的幻相 |
《大智度論》 |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佛教中觀學派的核心思想,相關論述可參考三論宗經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空假的意思
《空假》是一個現代漢語詞語,形容某人或某物表面上缺少實踐或真實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空假》的部首是氣(氣球),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空假》一詞最早出現在網絡時代,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開來。它用來形容那些缺乏實質内容或真實性的言論、行為或産品,具有誇張或虛假的特征。
繁體
《空假》的繁體字形為「空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空假」這個詞并沒有明确的寫法,因為它是一個現代漢字組合詞語。
例句
1. 他的承諾都是空假的,你不要輕易相信。
2. 這個廣告說的太空假了,根本不符合實際。
組詞
空洞、虛僞、虛無、虛幻。
近義詞
虛假、浮誇、華而不實。
反義詞
真實、實在、實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