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酒德的意思、酒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酒德的解釋

(1) [drinking manner]∶飲酒時應具備的品德

喝酒應注意酒德

(2) [wine-drinking as a test of one’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酒醉後仍不亂的品性

詳細解釋

(1).謂酒後的行為表現。指酒後昏亂。《書·無逸》:“無若 殷王受 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孔 傳:“言 紂 心迷政亂,以酗酒為德。” 蔡沉 集傳:“酗酒謂之德者,德有兇有吉, 韓子 所謂道與德為虛位也。”《晉書·劉隗周顗等傳論》:“ 顗 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曰:‘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酒狂》:“ 繆 素厭人道其酒德,聞言,益憤,擊桌大駡。”

(2).謂酒後的行為表現。指多飲不亂。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 李約 ﹞琴道、酒德、詩調皆高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又酒量儘大,酒德又好,凡是宴會酒席,沒有他一座多沒興。”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一章:“﹝酒家們﹞都會翹起大拇指來稱贊他是一個真正的酒漢,有酒德。”

(3). 晉 劉伶 曾作《酒德頌》。極言飲酒為樂。後遂以“酒德”泛指飲酒的旨趣與品德。 南朝 宋 顔延之 《陶徵士诔》:“心好異書,性樂酒德。”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念昔揮毫端,不獨觀酒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酒德指飲酒時應遵循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強調飲酒時的節制、禮儀和品德修養。其核心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

  1. 節制有度的飲酒态度

    傳統觀念中,“酒德”首要體現為飲酒不過量。《尚書·酒诰》最早提出“德将無醉”,強調以道德約束醉酒行為。漢代《說文解字》釋“酒”為“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暗示飲酒需以德性引導。古人主張“酒以成禮,過則敗德”(《左傳》),将適度飲酒視為禮制要求。

  2. 禮儀規範的行為準則

    古代酒德包含具體禮儀,如《禮記·玉藻》記載君子飲酒“虛爵而弗酢”,即不強行勸酒。清代《通俗編》更明确“酒德”包含“溫克”——即飲酒時保持溫雅自持,反對喧嘩失态。這些規範成為古代士大夫階層飲酒文化的核心準則。

  3. 品德修養的象征延伸

    魏晉時期,“酒德”被賦予哲學内涵。劉伶《酒德頌》以“行無轍迹,居無室廬”的“大人先生”形象,将飲酒升華為超脫禮法、追求精神自由的行為。唐宋詩詞中亦常見以酒德喻文人風骨,如白居易稱“酒德有神多默然”,強調飲酒時的内省境界。

學術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酒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飲酒行為的道德規範和禮儀準則,強調飲酒時的自律、節制和對他人尊重的态度。以下從定義、曆史淵源、核心内涵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概念

“酒德”指飲酒時應遵循的品德規範,以及酒後保持得體風度的修養。其核心在于“合度者有德,失态者無德”,即通過飲酒行為反映個人品行()。《尚書》《詩經》最早提出這一概念,批評夏纣王“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将飲酒與德行直接關聯()。

二、曆史淵源

  1. 儒家經典規範:《尚書·酒诰》明确提出四條原則:
    • “飲惟祀”:僅在祭祀等重要場合飲酒
    • “無彜酒”:節制日常飲酒
    • “執群飲”:禁止聚衆酗酒
    • “禁沉湎”:反對縱酒無度()
  2. 文化傳承:從先秦至明清,酒德始終被視為君子修養的重要部分,晉代劉伶《酒德頌》更将其升華為精神境界的象征()。

三、核心内涵

  1. 量力而飲:根據自身酒量適度飲酒,通常建議“十分酒量飲六七分”,既保持清醒又不失禮儀()。
  2. 自律節制:包含雙重約束:
    • 身體層面:避免過量損害健康
    • 行為層面:防止酒後失态()
  3. 尊重他人:不強行勸酒,反對“賭酒争勝”“借酒澆愁”等陋習,主張尊重個體差異()。

四、現代意義

在當代社會,酒德更強調文明飲酒的社交禮儀,包括拒酒禮儀的普及(如“開車不喝酒”共識)、商務場合的飲酒分寸把握等。2025年相關文化研究顯示,90%的受訪者認為“酒桌不勸酒”是新時代酒德的重要體現()。

可通過查看《尚書·酒诰》原文及曆代酒德研究文獻,了解完整曆史脈絡。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飯杯柈鞭笞天下筆耕鄙近鼻哂讒陷超車差之毫氂,失之千裡襯道袍尺幅千裡螭蟠虬結達例道故大氣磅礴滴滴頂碰梵釋分數線格仆鼓掌賀知章畫檝擐餅諱亡戶門渾深兼差驕戾解薜節節足足鯨甲絶種臨凡靈談鄰熟黾媒描繡末技泥沈牛渚矶偏振敲磕其後齊年生齊暾戎號戎王子傷恸神經過敏水庸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棋嵩邙泝通挺險屯籍辋圖倭娘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