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弦歌 ”。1.古代傳授《詩》學,圴配以弦樂歌詠,故稱“弦歌”。後因指禮樂教化、學習誦讀為“弦歌”。《韓詩外傳》卷一:“ 原憲 居 魯 ,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甕牖,桷桑而無樞,上漏下濕,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語·在厄》:“ 孔子 不得行。絶糧七日,外無所通,蔾羹不充,從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講誦,絃歌不衰。”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口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絃歌也。古人讀《詩》者皆然。”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比屋聞絃歌,童叟樸以莊。”參見“ 弦歌 ”。
2.依琴瑟而詠歌。《西京雜記》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擊築,帝常擁夫人倚瑟而絃歌。” 南朝 宋 鮑照 《夜聽妓》詩之二:“蘭膏消耗夜轉多,亂筵雜坐更絃歌。” 唐 無名氏 《冥音錄》:“ 崔氏 性酷嗜音,雖貧苦求活,常以絃歌自娛。”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舟中妓女,親生者少,皆買自貧家,或得諸他舟,教習絃歌。”參見“ 弦歌 ”。
“絃歌”(亦寫作“弦歌”)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絃”與“弦”為異體字,古籍中多混用,現代通用“弦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論語·陽貨》《史記·孔子世家》等典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絃歌》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内涵和意境。它代表着以琴弦演奏的歌曲,傳達出深情而動人的音樂。這個詞語常被用來形容美妙、優雅、動人的音樂作品。
《絃歌》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糸”和“歌”。其中,“糸”部表示與線、纖維相關,而“歌”部表示與歌唱、音樂相關。
《絃歌》的筆畫總共有11畫。
《絃歌》是漢字文化的産物之一,它源自于古代的古文獻和文人的創作。在繁體中,這個詞語的寫法為「絃歌」。
古代的漢字寫法往往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絃歌》這個詞語。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的《絃歌》可以寫作「縣歌」,其中的「絃」在古代寫作「縣」。
1. 她的琴聲像《絃歌》一樣美麗動人。 2. 他用他的演奏展現了《絃歌》的魅力。
組詞:弦樂、歌曲、琴聲、音樂、聲樂
近義詞:琴韻、琴曲、心弦
反義詞:噪音、喧嘩、刺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