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絃歌的意思、絃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絃歌的解釋

同“ 弦歌 ”。1.古代傳授《詩》學,圴配以弦樂歌詠,故稱“弦歌”。後因指禮樂教化、學習誦讀為“弦歌”。《韓詩外傳》卷一:“ 原憲 居 魯 ,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甕牖,桷桑而無樞,上漏下濕,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語·在厄》:“ 孔子 不得行。絶糧七日,外無所通,蔾羹不充,從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講誦,絃歌不衰。”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口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絃歌也。古人讀《詩》者皆然。”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比屋聞絃歌,童叟樸以莊。”參見“ 弦歌 ”。

2.依琴瑟而詠歌。《西京雜記》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擊築,帝常擁夫人倚瑟而絃歌。” 南朝 宋 鮑照 《夜聽妓》詩之二:“蘭膏消耗夜轉多,亂筵雜坐更絃歌。” 唐 無名氏 《冥音錄》:“ 崔氏 性酷嗜音,雖貧苦求活,常以絃歌自娛。”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舟中妓女,親生者少,皆買自貧家,或得諸他舟,教習絃歌。”參見“ 弦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絃歌(xián g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字形與字義解析

    “絃”為“弦”的異體字,本義指樂器上用以發聲的絲線,後引申為樂器的代稱;“歌”指吟唱、誦詠。兩字組合後,原指以弦樂器伴奏的歌唱,見于《漢語大詞典》中“絃歌”詞條,強調音樂與文學的結合。

  2. 經典文獻中的文化引申

    在儒家典籍中,“絃歌”被賦予教化與禮樂傳承的象征意義。例如《論語·陽貨》記載孔子“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此處以“絃歌”代指禮樂教化,體現古代教育中音樂與德行培養的關聯。

  3. 曆史語境中的擴展含義

    據《禮記·樂記》所述,“絃歌”亦可指雅樂或詩禮文化,如“絃歌不辍”形容文化傳承的延續性。漢代學者鄭玄注疏時,進一步将其解釋為“詩、書、禮、樂之教”。

  4. 現代漢語的使用範疇

    當代語境中,“絃歌”多用于文學或曆史領域,形容傳統藝術形式或懷古主題。例如,錢鐘書在《管錐編》中以“絃歌之聲”比喻古代文人的雅集活動。

  5. 語言學關聯詞彙

    與“絃歌”相關的成語包括“弦歌之聲”(形容教化普及)、“琴瑟絃歌”(指和諧的藝術表現)等,這些詞彙共同構成漢語中描述音樂與文化的語義網絡。

網絡擴展解釋

“絃歌”(亦寫作“弦歌”)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含義:以琴瑟伴奏歌唱

2.禮樂教化象征

3.文學與教育場景

4.引申與典故

字形說明

“絃”與“弦”為異體字,古籍中多混用,現代通用“弦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論語·陽貨》《史記·孔子世家》等典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剝壞兵號蟬蜩馳空除歲點點搠搠丢搭對嘴笃敬獨陰二十五老蕃嶽風利封授趺處詭宄鼓柷禾苗鴻函巨椟洪脹晦黯恢台間隔號膠膠擾擾借面吊喪禁衛軍計窮力極裾拘痀瘘距躍科頭袒體恇攘纜魚連抃良時吉日溜跑劉四駡人鸾裀貓月子面無慚色鬧雜内色翩跹丕闡歉绌前令卿貳請讬讱默桑戶賞不踰時山尊紹衣生拼硬湊四向四洲甜差條入葉貫逶夷溫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