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皮剝的意思、皮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皮剝的解釋

(1).物體外皮被剝去。 唐 韓愈 《枯樹》詩:“腹穿人可過,皮剝蟻還尋。”

(2).比喻殘酷剝削。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中》:“父子兄弟被蒙尊榮,素所親厚,布在州郡,皮剝小民,甚於狼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皮剝”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字面含義

指物體外皮被剝去。例如樹木表皮脫落或果實被剝皮,常見于自然現象或人為處理過程。
文獻出處:唐代韓愈《枯樹》詩提到“腹穿人可過,皮剝蟻還尋”,描述樹幹表皮剝落後被螞蟻啃食的情景。

二、比喻含義

引申為殘酷剝削或壓榨,多用于形容對百姓、弱勢群體的無情掠奪。
文獻出處:晉代袁宏《後漢紀》記載“皮剝小民,甚於狼虎”,揭露權貴階層對民衆的剝削之深。

用法與示例

  1. 自然現象:如“泰柚剝皮剝到手抽筋”(描述果實處理過程)。
  2. 社會批判:如“布在州郡,皮剝小民”,暗指官吏盤剝百姓。
  3. 曆史典故:古代将罪犯人皮制成鼓懸挂示衆,稱為“以昭炯戒”。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皮剝》的意思

《皮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剝去皮膚。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皮剝》的部首為⺢(月字旁),筆畫數為7。

來源

《皮剝》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的“皮”指人或動物的外部皮膚,“剝”指剝離、剝下。這一詞語常用于描述對皮膚的剝離行為。

繁體

《皮剝》的繁體字為「皮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皮剝》的寫法可能略有區别,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準備用刀把橘子的皮剝掉。

2. 醫生用剪刀将病人的破傷風疫苗注射部位的皮剝了。

組詞

皮膚、皮膚科、剝皮器

近義詞

剝皮、剝皮術

反義詞

穿衣、塗皮膚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