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战国 时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东周 两个小国的合称。《战国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过两 周 ,践 韩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史记·周本纪》:“ 秦 借道两 周 之间,将以伐 韩 。”《晋书·束晳传》:“是故两 周 争东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杀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东迁 洛邑 ,迁都前史称 西周 ,迁都后称 东周 ,合称“两 周 ”。《北史·文苑传序》:“逮乎两 周 道丧,七十义乖。”
“两周”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常见解释:
时间单位
指14天,即两个星期。这是最常用的含义,常用于日常生活和书面表达,如“两周后提交报告”“隔离观察两周”。
历史朝代
指中国历史上的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前256年),合称“两周”。西周以镐京(今西安)为都城,东周迁都洛邑(今洛阳),是青铜器文化鼎盛时期,也是儒家思想萌芽阶段。
其他特殊用法
若您有特定上下文(如历史、医学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提供更精准的解释。
《两周》是一个非正式的口语词汇,指的是两个星期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表示时间段为14天。
《两周》的拆分部首是“⻌”和“⻍”,拆分后的笔画数为5。
《两周》这个词是由“两”和“周”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其中,“两”表示数量为二,而“周”表示时间单位为一周。因此,将两个“周”组合起来,形成了表示两个星期的意思。
《两周》的繁体字为「兩週」。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两周》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兩週」,仍然是由“两”和“周”两个汉字组合而成。
1. 我将在两周后回来。
2. 请在离现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两星期、两周后、两周内、双周、两个星期
十四天
一周、一周半
榜募棒子面称奇道绝迟囬丑污舛斡出幼丛兰错楚大始电针疗法貂裘帝天斗纽发高烧反户返我初服凤子伏甲浮龄韍佩赅通干娘拐老滚坝姑娘追汗禢儿红蝙蝠红螺盏荒子活气健犊旌表口数宽待莲花座敛埋沴戾隆窊緑幺媒稳婆篾匠泯合啓服栖旅邱蚓气穴取誉柔胜散解折挫设棘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所愿龆龀通洽团窠锦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销洗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