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晉 和 東晉 的合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東西兩 晉 ,茲選特難。” 唐 羅隱 《送蕲州裴員外》詩:“兩 晉 家聲須有主, 六朝 文雅别無人。” 清 阮元 《<漢學師承記>序》:“ 老 莊 之説,盛於兩 晉 。”
“兩晉”是中國曆史上對西晉(265年-316年)和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朝代的合稱,共曆時155年。以下是詳細解釋:
兩晉指西晉與東晉,合稱源于兩者同屬司馬氏政權。西晉由司馬炎建立,定都洛陽;東晉由司馬睿南遷後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兩者在時間上前後銜接,但因地理和政治差異被分為兩個階段。
西晉(265-316年):
東晉(317-420年):
兩晉時期以政權動蕩、門閥政治和民族融合為特征,既是秦漢制度的延續,也是隋唐變革的過渡階段。其文化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但政治分裂與戰亂也導緻社會長期動蕩。
擴展閱讀:若需了解具體事件(如八王之亂、淝水之戰)或人物(如司馬炎、王導),可參考曆史年表或專著《兩晉悲歌》。
《兩晉》是指中國曆史上的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時距約為56年(約公元317年至420年)。東晉(公元317年至420年)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西晉(公元265年至420年)建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這兩個時期被合稱為《兩晉》。
《兩晉》的拆分部首是“辶”(辵),辶又稱為“辵”部,表示與行走、行動相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5。
《兩晉》一詞來源于曆史上的東晉和西晉兩個朝代的稱謂。
在繁體字中,「兩」的寫法為「兩」,表示二個數量的意思;「晉」寫作「晉」,其意思仍然是指晉朝。
在古代,《兩晉》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晉朝,「兩」的上面會加上「又」,寫作「⿰又馬」;在東晉朝,「兩」的上面會加上「日」,寫作「⿱日丁」。而「晉」的古代寫法為「禾禺羊」。
- 《兩晉》是我國曆史上兩個重要的朝代。
- 《兩晉》時期文化藝術繁榮發展。
- 兩朝晉代
- 兩晉之際
- 兩晉文化
- 東西晉
- 雙晉
- 單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