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黍臛的意思、黍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黍臛的解釋

一種雜以黍米的肉羹。《太平禦覽》卷八五○引 漢 應劭 《風俗通》:“今宴飲大會,皆先黍臛。”《世說新語·任誕》“ 阮渾 長成,風氣韻度似父”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引《竹林七賢論》:“父喪,行遇大雪,寒凍,遂詣 浚儀 令。令為他賓設黍臛, 簡 食之,以緻清議,廢頓幾三十年。”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禮異》:“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黍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搜索結果從以下幾方面解析:

  1. 發音與字面結構

    • 拼音:shǔ huò(注音:ㄕㄨˇ ㄏㄨㄛˋ)。
    • 單字釋義:
      • “黍”指黍米,即黃米,古代常用于釀酒或制作食物;
      • “臛”意為肉羹,特指濃湯類菜肴。
  2. 詞義與成分
    “黍臛”指的是一種以黍米與肉類混合烹制的羹湯,類似肉粥或雜燴,是古代宴飲中的重要食物。例如《太平禦覽》引漢應劭《風俗通》記載:“今宴飲大會,皆先黍臛”,說明其常用于宴會開場。

  3. 曆史記載與文化背景

    • 南朝梁劉孝标注引《竹林七賢論》提到,阮簡因食黍臛而被非議,導緻仕途受阻近三十年,側面反映該食物與當時禮俗的關聯。
    • 其制作方式可能體現了古代農耕社會對黍米(耐旱作物)的重視,以及肉類與谷物結合的飲食傳統。
  4. 相關詞彙擴展
    與“黍臛”相關的成語包括“黍油麥秀”“禾黍故宮”等,多借黍米表達對故國或時光變遷的感慨。

“黍臛”不僅是古代具體食物的名稱,也承載了社會禮儀與曆史文化的印記。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黍臛是什麼意思

《黍臛》是一個漢字詞彙,其意思為黍稷(古代稻谷的統稱)和菹肴(用黍等五谷制成的肉菜),即用黍稷制成的菜肴。

黍臛的部首和筆畫

《黍臛》的部首是禾,拆分成黍(禾+至)和臛(禾+睪)

黍的筆畫為7畫,臛的筆畫為17畫。

黍臛的來源

《黍臛》這個詞最早來自《尚書 王制》中的篇章“縣令”,用來形容以黍作為主要原料制作的肉菜。

《尚書》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書之一,記載了周朝早期的曆史、政治理論、禮儀制度等内容。

黍臛的繁體

《黍臛》的繁體字為「黍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黍稷的字形為「黍」,而「黍蠼」的臛字形為「蠼」,表示以黍為主要原料的菜肴。

黍臛的例句

1. 今天晚餐我們準備了一道美味的黍臛。

2. 這家餐館的黍臛做得非常地道。

與黍臛相關的組詞

1. 黍粥:以黍為主要原料制作的稀粥。

2. 臛齋:以黍為主要原料制作的寺廟齋飯。

黍臛的近義詞

黍菹、黍蠼、黍稷

黍臛的反義詞

非黍臛、非黍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