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鸾。多為神仙坐騎。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赉幹魚啟》:“文鳐夜觸,翼似青鸞。” 唐 李白 《鳳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 王琦 注引《藝文類聚》:“《決疑註》曰:……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騎白鶴,上青霄;跨青鸞,遠市朝。” 清 陳珮 《哭程夫人》詩:“忽駕青鸞返碧虛,瓊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鳥。借指傳送信息的使者。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廢寝忘餐思想徧。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清 納蘭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詞:“青鸞杳,碧天雲海音絶。”
(3).相傳 罽賓王 于 峻祁之山 ,獲一鸾鳥,飾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鸾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見《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範泰 《鸾鳥詩序》。後因以“青鸞”借指鏡。 閩 徐夤 《上陽宮詞》:“妝臺塵暗青鸞掩,宮樹月明黃鳥啼。” 明 湯三江 《題唐玄宗還宮感舊·雙調夜行船序》套曲:“侍兒扶傍粧臺,懶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常如見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鈴。天子之車衡上有鸾,鸾口銜鈴,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車駕。 南朝 齊武帝 《耕藉诏》:“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侍青鑾以雲聳,夾丹輦以霞飛。”
(5).指女子。 唐 王昌齡 《蕭驸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蘭花》詞:“坐中年少暗消魂,争問青鸞家遠近。”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偷看,分明舊識青鸞,卻做雙栖新燕。”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二十八日生歸,見惟空室,悵悢若失,乃為詩曰:‘靈瑣知何處,青鸞杳不回。’”
青鸾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青鸾是古代神話中鳳凰類神鳥,體态優美如孔雀,羽毛以青色為主,兼具五彩紋飾。常見特征包括:
需注意植物學中存在同名物種(番杏科多肉植物),但此與神話意象無關。相關古籍記載可參考《山海經》《藝文類聚》等文獻。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如需完整考據文獻可查閱相關典籍。
青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青和鳥。青的拆分部首是青,鳥的拆分部首是隹。青鸾的總筆畫數為21畫。
青鸾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指的是青色的鳳凰。青鸾因其美麗和稀有,被視為祥瑞的象征,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化中。
青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青鸞。
古時候,青鸾的寫法稍有不同。青的古代寫法為靑,鳥的古代寫法為幾與乚相結合,稱為目。所以古代寫法為靑幾目。
1. 玉兔金桂,青鸾一哺,夜空璀璨如晝。
2. 顔值高的人被形容為青鸾一樣美麗。
青鸾在組詞中可以和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1. 青鸾有時與鳳凰、朱雀一起出現,形容美麗的仙鳥。
2. 青鸾亦可以與飛、翔、舞等動詞搭配使用,形容它在空中飛翔或舞動的場景。
近義詞可以用來描述與青鸾相似或類似的事物,例如:
1. 鳳凰:鳳凰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美麗仙鳥。
2. 孔雀:孔雀也是一種美麗多彩的鳥類。
反義詞可以用來描述與青鸾相反或相對的事物,例如:
1. 丑陋:與青鸾相對,形容外表難看的事物。
2. 烏黑:與青相對,形容顔色深沉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