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宮。宮殿、道院的美稱。 宋 歐陽修 《景靈朝谒從駕還宮》詩:“琳館清晨藹瑞氛,玉旒朝罷奏韶鈞。” 元 馬祖常 《息齋風竹圖道士華山隱得之命予賦之》:“琳館瑤臺九天近,夜寒笙磬聲鏘鏘。” 明 徐霖 《繡襦記·竹林祈嗣》:“琳館白雲隈,竹裡門開,飛甍畫棟絶塵埃。” 明 高啟 《與王隱君宿甯貞道館》詩:“玄言不知還,遂宿琳館中。”
“琳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琳館”讀作lín guǎn,指仙宮、宮殿或道院的美稱,常用于形容建築的精美與超凡脫俗的氣質。
詞源與定義
引證與用法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強調建築的典雅與宗教(道教)場所的神聖性。
“琳館”是帶有古典韻味的詞彙,核心含義為“華美的仙宮或道院”,常見于詩詞與古籍。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解析。
琳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琳指的是珍貴美麗的東西,館指的是大型建築物或場所。因此,琳館原指一個藏有珍貴美麗物品的大型建築物或場所。
琳館的拆分部首是玉和音,其中玉表示與玉石相關的事物,音表示與聲音相關的事物。琳館的總筆畫數為17筆。
琳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唐代,它是薦賢館的别稱,用來指代貴族或富人建造的供人遊覽的庭園。在現代,琳館則可以廣義地指代收集和展示珍品的場所,如博物館、美術館等。
琳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綾館」。
古代漢字中的「琳館」(綾館)在字形上與現代有所差異。其中「綾」是指用絲線編織的衣物,「館」則用「食」和「官」兩個部首組成,形象地表示一個建築物中供人食宿和辦公的場所。
1. 這座城市有一座琳館,陳列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
2. 王将在自家建造了一個琳館,展示他收集的各種古董。
珍珠、美玉、奇石、花瓶、藝術品
美術館、博物館、收藏館、珍寶館
破敗的房屋、廢棄的倉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