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既濟”、“未濟”兩卦的合稱。 清 黃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銘》:“《詩》與《春秋》遞為爻象,‘屯’‘蒙’而下、‘兩濟’而上,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亂燎若觀火。”
“兩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基本含義
“兩濟”指《周易》中的“既濟”卦和“未濟”卦的合稱。這兩卦分别象征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
文獻引用
清代學者黃宗羲在《朱康流先生墓志銘》中曾用“兩濟”概括曆史治亂循環,如:“‘屯’‘蒙’而下、‘兩濟’而上,二千一百年之治亂燎若觀火”。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兩濟”可解作“兩地互相救濟”,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同舟共濟”等成語混淆。建議以《周易》相關解釋為準。
在學術及傳統語境中,“兩濟”特指《周易》的既濟、未濟兩卦,反映事物完成與發展的辯證關系。其他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兩濟》是指中國曆史上兩個古代行省的合稱。其中“兩”的意思是指數量,而“濟”的意思是救助、幫助。因此,《兩濟》指的是同時擁有兩個行省,以共同救助和幫助人民。
《兩濟》的拆分部首是“言”,也就是說它屬于“言字旁”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其中“兩”的部分有6畫,“濟”的部分有10畫。
《兩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明朝時期,當時分為北直隸和南直隸兩個行省,這兩個行省又被合稱為《兩濟》。這個詞在曆史上代表着中國的政治和行政領域。
《兩濟》的繁體字為「兩濟」。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兩濟》的古漢字寫法是「兩濟」。
1. 《兩濟》行省共同為百姓提供援助和救濟。
2. 曆史上,《兩濟》起到了關鍵的政治和行政作用。
1. 濟南:山東省省會,古時屬于曆史上的《兩濟》行省。
2. 兩全其美:達到兩個目标而不産生任何損失。
1. 二行:兩行和兩地的合稱,指分治行省。
2. 二濟:指古代行政區劃中的兩個行省。
一濟:隻有一個行省的行政區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