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溫克的意思、溫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溫克的解釋

《詩·小雅。小宛》:“人之齊聖,飲酒溫克。” 鄭玄 箋:“中正通知之人,飲酒雖醉猶能溫藉自持以勝。”本謂醉酒後能蘊藉自持,後亦謂人持有溫和恭敬的态度。 唐 高彥休 《唐阙史·丁約劍解》:“有姪曰 子威 ,年及弱冠,聰明溫克。” 清 秦朝釪 《消寒詩話》:“ 孫文定 相國三朝骨鯁,望重當朝,而和平溫克,絶不以意氣加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溫克”是漢語中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人在言行舉止中保持溫和謙遜且不失自我約束的修養狀态。該詞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小雅·小宛》記載:“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原指聖賢飲酒時仍能保持儀态端莊,後引申為品格層面的自我節制。

從構詞法分析,“溫”取《說文解字》中“仁也”之本義,強調待人接物的和煦之态;“克”據《爾雅》訓為“能也”,在此語境中特指内在的克制能力。二者結合形成具有辯證意味的概念,既要求外在表現溫潤如玉,又強調内在須持守禮法規範。

唐代李朝威《柳毅傳》中“溫克”一詞的使用頗具代表性:“見君之溫克,竊慕君子之德”,此例證顯示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多用于贊譽士大夫階層的道德修養。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時期《康熙字典》将其納入禮教相關詞條,着重強調其在儒家倫理體系中的教化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溫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源自《詩經·小雅·小宛》的“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原指醉酒後仍能保持克制與莊重的儀态,後引申為待人接物時溫和恭敬、謙遜自持的态度。

二、語義構成

三、應用場景

  1. 行為規範:形容不争不躁的處世态度,如《警世通言》中“公子性本溫克”
  2. 品德評價:常用于贊譽謙謙君子,如唐代《唐阙史》描述“聰明溫克”
  3. 社交禮儀:特指飲酒場合的節制表現,如鄭玄注“雖醉猶能溫藉自持”

四、近義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溫文爾雅”“謙恭自持”,反義詞則為“驕縱無禮”。該詞在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體現中華文化中“中庸節制”的價值觀。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查閱更多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倍至貶處邠風此地無銀三百兩蹙竦代換雕風镂月鼎姓二墨耳目衆多飛鈎浮飄公孟管秃唇焦锢藏諱莫高深戶侍郊衢井湄驚恸擠陷堪忍客艙課單孔燕棱棱砺砺裡言不出,外言不入龍虵緑衣郎廟谟母慈牧正南翁逆河排科乾筆乾車騎龍弄鳳窮形極相全稱全免入纂喪聲嚎氣省瘦轼車什錦食蘖勢窮力蹙實實詩俠稅輸四禅癱倒逃逸跳丸日月挽負無記業項脊軒志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