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蹉跌的意思、蹉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蹉跌的解釋

[failure;slip;mistake] 失足跌倒,比喻失誤

專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敗者也。——《後漢書·蔡邕傳》

詳細解釋

(1).失足跌倒。 漢 焦贛 《易林·解之師》:“推車上山,力不能任,颠蹶蹉跌,傷我中心。”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繩妓》:“既而翻身擲倒,至繩還住,曾無蹉跌,皆應嚴鼓之節,真奇觀也。” 清 譚嗣同 《六盤山轉饟謠》:“馬足蹩,車軸折,人蹉跌,山岌嶪,朔雁一聲天雨雪。”

(2).失誤。《漢書·朱博傳》:“功曹後常戰栗,不敢蹉跌, 博 遂成就之。”《魏書·郭祚傳》:“ 太和 以前,朝法尤峻,貴臣蹉跌,便緻誅夷。”

(3).相左;不相遇。《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蹉跌不面,企德懷風,虛心委質,為日久矣。”

(4).比喻受挫、失勢。《九尾龜》第八三回:“隻要等這件事情冷了些兒,那時仍舊可以出來的,雖然暫時蹉跌一下子,卻得了個天字第一號上好的名聲。” 魯迅 《書信集·緻台靜農》:“ 鄭君 鋒芒太露而昧于 中國 社會情形,蹉跌自所難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蹉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詞彙,《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失足跌倒”,比喻行事失誤或遭遇挫折。該詞屬于聯合式結構,由表失意的“蹉”與表跌倒的“跌”組合而成,常見于書面語體。在古代文獻中,《後漢書·陳蕃傳》曾用“蹉跌不測”警示政治風險,《資治通鑒·晉紀》則以“功業蹉跌”形容事業受挫。

現代漢語中,“蹉跌”多用于表達人生境遇或事業發展的意外失利,如王蒙《活動變人形》中“半生蹉跌”的表述,即暗含命運起伏之意。該詞與“挫敗”“失誤”構成近義關系,但相較于後者更具文學色彩,常見于曆史評述、文學作品及政論分析中。在語法功能上,既可作謂語(如“大業蹉跌”),也可作賓語(如“避免蹉跌”),其使用往往帶有對重大失誤的強調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

“蹉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uō diē,其核心含義為失足跌倒,并引申為比喻失誤、受挫或失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本義:指身體失足跌倒,如漢·焦贛《易林》中“颠蹶蹉跌”的用法。
    • 比喻義:表示事情進展中出現的意外失誤或挫折。例如《後漢書》提及“忽蹉跌之敗”,強調因疏忽導緻的失敗。
  2. 延伸含義

    • 相左/不相遇:如《後漢書·趙壹傳》中“蹉跌不面”,形容錯失相遇機會。
    • 受挫或失勢:如《魏書》提到“貴臣蹉跌,便緻誅夷”,指權貴因失誤而失勢。
  3. 用法與例句

    • 曆史文獻中常見于描述軍事或政治失誤。例如《三國志》中“秭歸蹉跌”指劉備在秭歸戰役的失利。
    • 現代用法多用于比喻人生或事業的挫折,如“國事蹉跌不可逆轉”。
  4.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類似表達包括“挫折”“失誤”“失足”等,但“蹉跌”更具文言色彩,多用于書面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搬鬭杯中醁邊符比肩齊聲裁革柴扉吃衣飯丹實稻穟得隴望蜀東膠迵同額籍諷呗鳳拍馮心鳳音奮振覆講高速公路高嘯光輔寒伧黃母禍不單行胡孫腳高步低錦翰進履圯橋金鹦鹉吉器獧狡酷禍髡屯磊硊理物淪傾輪蹄民無信不立鬧亂子盤委起經阙忘入迷撒敦神檢沈菀庶常伺舋湯谷縧絨天涯咫尺銅兜委捐舞鳳飛龍舞勺香脫兒曉發谿碓